北京时间04月28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经融资近百亿的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柔宇科技)因为公司独董刘姝威的一封公开信,再次受到舆论的集中关注。
曾几何时,号称“全球柔性电子行业的领航者”的柔宇科技是“资本的宠儿”。
自2012年成立到2020年,柔宇科技一共完成了多轮融资,总计98.5亿元。另一面,柔宇科技多年经营之下尚未能“自我造血”实现盈利。
自2021年初IPO终止后,柔宇科技的经营情况遇到一定问题,其独董刘姝威在今年4月13日更是发文呼吁《拯救柔宇》。
反观柔宇科技的成长历程,或许也可以给中国创业者们以启示。
独董呼吁战投援手
据柔宇科技独董刘姝威在4月13日发布的《拯救柔宇》一文中透露,柔宇科技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这一融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柔宇科技彼时在资本市场的江湖地位。
资料显示,在柔宇科技出现之前,全球制造柔性屏的主流技术是三星的低温多晶硅技术,处于垄断地位,而刘自鸿的柔宇科技自主研发的技术开辟了新的路径。
区别于三星、京东方等市场主流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路线,柔宇自主研发了ULT-NSSP(超低温非硅智程集成技术)技术,并宣称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工艺制程,大幅提升良品率和显示效果。
凭借着“超低温非硅智程集成技术”,柔宇科技成为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
刘姝威在《拯救柔宇》一文中也对比了ULT-NSSP技术与传统LTPS技术路线,并表示前者“制造成本低于韩国三星主导的LTPS技术,具有更高的良品率、更好的弯折性能。”
但是,柔宇科技始终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下游的市场始终打不开。
柔宇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产能利用率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15.08%、31.20%和5.27%。在产销率方面,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27.09%、16.80%和45.58%。
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导致了柔宇科技存货的快速攀升。2018年-2020上半年期间,柔宇科技的存货账面价值由1.03亿元增加至4.80亿元,增幅达到366.09%。
由此可见,柔宇科技的产能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的,说明其在市场上拿到的订单远远小于其实际产能;同时,即使已经生成的产品,销售又跟不上,大部分以存货形式放在仓库中。
“我发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大家关注到柔宇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以说也是我们国家高科技企业的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刘姝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柔宇科技三位创始人的研发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怎么开拓市场,怎么样经营好企业,怎么跟下游的客户合作研发?这个方面他们是没有经验的。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战略投资者一块儿来合作,双方都会增加市场竞争力。”柔宇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分两大类:“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者产品”,也就是toB和toC。在某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完全看不懂的套路,“要么toB,要么toC,柔宇这样做,下游客户究竟是你的合作伙伴,还是你的竞争对手呢?柔宇科技一开始不选择与手机厂商合作,非要自己研发,就是一种战略错误。”
在他看来,一块手机的核心并不是一块屏幕,柔宇科技的技术显然是toB战略更合适,“如果早期能绑定手机厂商一起合作,柔宇不至于走到今天。”
互联网思维之殇
在此之前,柔宇科技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生产线的建设中。
刘姝威《拯救柔宇》一文透露,“2016年10月柔宇科技开工建设坪地工业园,园区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18年6月6日第一期柔性屏量产线点亮投产。龙岗坪地工业园建设项目(含设备/建筑物/土地)投资支出占总现金流入的65.7%。”
但是,创立十年,柔宇科技的研发和生产运营支出总额才占总现金流入的16.3%。
但即便如此,这样的资金投入规模在显示面板行业依然只能算小手笔。
可供对比的是,去年底在重庆宣布量产的京东方重庆第六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总投资高达465亿元。
“柔宇更像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玩这样一个需要重资本投入的实体工业。”上述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最大特点就是快速融资,做出产品,然后上市融资,但在该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做法在互联网行业可能行得通,但在显示面板行业基本不可能。
该人士坦言,下游厂商既然不愿意用柔宇的产品,一定是有客观的原因,不管是良率还是成本,总归还是有柔宇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来这一切可以等到IPO募资到位,在一个个解决,但正因为IPO未能如期实现,一切只能原地踏步。
《拯救柔宇》一文显示,柔宇科技的战略定位是柔性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柔宇科技的研发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折叠屏手机、交通工具的车厢或舱内的智能化、机器人等领域。
按照这种说法,柔宇科技确实不应该做toC的产品。但在一位资本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这也算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做法,“一方面,企业可能希望通过自己做出来的终端告诉其他下游客户,柔宇的产品是可靠的;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一种拔高估值的想法。”
而在前述显示行业业内人士看来,柔宇的强项在技术,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在技术方面搞好研发,打磨好产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另一方面,显示面板行业投入太大了,公司应该早一点放下身段,寻找合适的战略投资方,共同成长。
但从这一点来看,毕业于清华和斯坦福的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恐怕还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在2019年初网络隔空怒怼小米的一幕至今还令业界人士印象深刻。
不过,至少有迹象显示柔宇的发展战略已开始调整。
公开信息可以看出,柔宇科技披露了两笔大额订单。一笔来自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卫安”),它将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购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公司全线商用机器人产品,自2022年起连续3年采购金额累计约30亿元。另一笔大额订单发生在2021年11月,这是一笔总计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合同。根据协议,从2022年开始,柔宇科技将向客户陆续提供柔性屏OLED显示模组,两年内完成全部订单交付。
从订单的属性来看,都是toB的业务,这说明柔宇科技已经开始调整公司发展战略了。但是,至今柔宇科技都没有披露订单的进展情况。
启信宝数据显示,“缺钱”的柔宇科技在今年5、6、7月份还各有一次开庭,不知道是否又是资金问题。
刘姝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面上看,柔宇科技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实际上,要是从本质上和根源看的话,他需要一个成熟战略投资者,来带领开拓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把企业经营管理好。”
在刘姝威看来,如果与柔性技术相关的公司成为柔宇科技的战略投资者,“那么,战略投资公司能够优先获得柔宇科技的基础研发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双方一起运用基础研究成果研发创新产品。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柔宇科技的研发能力,增强了战略投资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规避了柔宇科技的软肋,柔宇科技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研发工作。”
为了活下去啊,曾经“硬刚”同行的柔宇,的确也需要柔一点的身段了,哪怕来自外部董事。
但是,如何才能寻找到柔宇科技的战略投资者呢?
刘姝威对此表示,“这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前述诸多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柔宇科技发去了采访邮件,但是截至发稿时尚没有得到对方回复。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