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4月1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深圳知名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显然遇到麻烦了。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2/0411/61306.html

自从2021年2月“主动”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后,柔宇科技的负面信息就逐渐多了起来,不时传出拖欠员工薪资的消息。2021年12月,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自鸿深夜在朋友圈里发文:“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然而,刘自鸿及柔宇科技的至暗时刻似乎并未过去。2022年清明假期前,柔宇科技又被曝出已经欠薪半年左右,清明假期甫一结束,市场就又传出柔宇科技“从4月开始全员休假3个月”。

4月6日,本报记者联系柔宇科技对接媒体人士了解柔宇科技近况,该人士回复记者称,由于家庭原因,他最近一个多月已经不太去公司,没有被授权以公司官方的形式接受媒体采访或对外介绍情况。

一位柔宇科技的内部员工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最愤怒的时候了。”

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科技是一家明星创业公司,也是深圳知名独角兽企业,2018年柔宇科技宣布投产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其中不乏IDG资本、深创投、中信资本等,估值一度飙升至500亿元。

而现如今在负面新闻的缠绕中,柔宇科技的前景出现不明朗。这家独角兽企业,到底怎么了?

一、欠薪离职

据本报记者的了解,4月6日,刘自鸿“主动”通过媒体发布消息称:网传的全员放假3个月是谣传,公司很多员工还在上班。

但柔宇科技的一些员工并不认同这一“辟谣”。

本报记者采访到了柔宇科技的一名在职员工小北。她向本报记者表示,4月2日她确实接到口头通知说接下来“连休3个月假”,其他部门也是如此通知,可能是为避免员工将休假通知截图外传引起关注,公司人力部门并不愿意下发正式的休假通知。也正因此,有员工担心未来公司会将这段时间的休假当做旷工,依然到公司打卡。

小北告诉本报记者,4月6日傍晚,公司人力资源中心给全体员工发邮件称,按照集团的最新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各项业务运营更为高效有序,大部分项目均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并非“全员放假”,若个别项目时程计划有所调整导致部分岗位短期内暂无工作任务,可以实行小部分人员短期放假安排。

对于邮件里说的“大部分项目均如火如荼进行中”,小北表示“太扯了”。小北介绍,柔宇科技有员工班车,尽管欠薪情况存在已久但此前并未停掉班车,而近日连班车都停了。而据小北的了解,公司多地办公室被供应商找上门讨债,还因欠款问题被供应商告上法庭,2022年1月17日至2月15日柔宇科技也连续放假,期间按照深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360元/月)计算的工资。

据小北了解到的情况,柔宇科技内部欠薪情况比网传的信息更为复杂。

“IPO撤回后,柔宇科技的资金情况就出现问题了,说白了就是没什么钱了,要等新的融资来输血。”小北说,大概在2021年二三月份时,VP、GM等高职别的员工遭遇欠薪情况,到了2021年下半年,“出粮难”情况广泛蔓延。大量员工发现2021年7月的工资延后到9月发放,且到目前为止只发了50%。而8月的工资正常发放,9月的工资到目前为止还欠着60%,10月的工资到目前为止没有发放,且当时一开始公司承诺过11月底会发10月工资,但11月底,柔宇科技员工们等来的只是出现欠薪情况以来首次,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次刘自鸿面向全体员工的讲话。

11月的工资也没按时发放,到了12月下旬,公司给了员工们两个选择,一是选择12月就拿到11月的工资,二是选择2022年2月底才拿11月工资,如果选择后者,到时公司会多支付30%的11月工资。“我周围所有的人,几乎都选择了12月就拿到11月的工资。”小北回忆称,而在2022年12月底收到过11月的工资后,小北和周围的同事再也没有收到柔宇科技发放的工资。

据小北的了解,产线工人的欠薪情况要乐观些,2022年后才出现欠薪。

柔宇科技多次出台措施安抚员工。小北介绍,柔宇科技承诺过会给现金补偿,有的月份承诺会多给5%的工资,有的月份承诺会给员工们贷款补贴,去年底也让员工们签了一份期权协议,约定继续在职不低于数月,可以拿到期权。尽管小北有在期权协议上签字,但对于能将期权变现并不抱希望:“在柔宇科技打算上市前,员工也签过放弃之前获得的期权的协议。”

小北看到身边的同事已经不相信公司做出的发薪承诺,“我们现在都嘲笑说是邮件发薪。”

小北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融资环节屡屡临时出问题,还是“即将融资成功”只是公司的忽悠:“我们就觉得他们(指刘自鸿等高管人士)每一个月都在错误地判断,他们怎么每个月都觉得下个月钱就会到账?”

自欠薪以来,柔宇科技面临离职潮。据柔宇科技递交的上市申请材料,2020年6月30日,柔宇科技员工人数为1500余人,但据小北在清明假期前的记录,公司员工人数已经降为700余人。

离职的人当中也有高管层人士和创业初期的员工。小北记得,2021年5月公司宣布原联想集团副总裁赵泓加入柔宇科技担任COO时,业界还很关注。内部员工也听说,赵泓加入后,公司将会专注做TOB业务,逐步转型为显示屏供应商。2021年夏天,一批销售人员因此业务调整而离职,但在2021年12月后的公司会议上,员工们就没有看到赵泓的身影。2022年1月,员工们在OA系统上已经看不到赵泓的名字。

“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最愤怒的时候了。”小北说,同事们最愤怒以及对刘自鸿最失望的时候,是在2021年11月底,刘自鸿要做全员讲话时。很多人都期待他能先给大家道个歉,但实际上他最先讲的和讲得最多的是看好柔性屏的前景,最后才简单提到公司资金困难。

二、光环褪去

对于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小北来说,柔宇科技曾是一家体面的公司,它会提供下午茶、班车、设立柔宇学院帮助员工成长,这些做法都很有“大厂”的做派。但现在光环正在褪去。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明星创业公司,也是深圳的知名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刘自鸿毕业于清华大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公司业务看起来含金量很高,柔宇科技宣称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生产柔性屏,2014年宣称开发出全球最薄厚度仅为0.01毫米的全彩色柔性屏。

2018年,柔宇科技宣布投产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据柔宇科技的招股书,拟发行不超过1200万股,发行股份后总股本不超过4800万股,拟募资144.3亿元。

但柔宇科技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戳破了外界对柔宇的美好想象。

柔宇科技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6亿元,亏损连年扩大。截至2020年6月30日,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4.2亿元。

与亏损额相比,柔宇科技的营收规模非常小,直到2019年才上2亿元规模。表面上看,柔宇科技开发了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柔性智能手写本RoWrite(柔记)等产品。但实际上柔宇自己也在招股书中承认,行业对这些柔性电子产品需求处于初期,公司未来在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上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

即便是这样的财务数据,在柔宇科技的招股书刊发后,依然受到市场对其业绩数据真实性的质疑。2021年1月31日,证监会官网宣布中国证券业协会将抽查柔宇科技的信息披露质量;2021年2月9日,柔宇科技申请撤回上市申请;同年2月10日,柔宇科技对外解释称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请是因为公司股东架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契约型基金、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适格性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

没有如期上市对柔宇科技来说是一大打击,也打击了外界对于柔宇科技发展前景的信心。而对于身在柔宇科技的小北等员工来说,那段时间直接感受到的打击则是2020年9月正式发布并全面出货上市的柔派2手机,没有取得如期的市场表现。

“(对于柔派2),全公司投了很大的精力。”小北说,大家对柔派2寄予厚望,但是从上市后的返修情况能看到,柔派2存在不少之前没预料到的质量问题。

对于公司资料上所介绍的,例如与LV、空客等公司的合作订单,小北也很难看到落到实处。她不认为公司在撒谎,但可能订单周期太长,一定程度上是框架性订单,前期要经历漫长的研发、试产环节。

柔宇科技内部还流传着一个融资消息——外部股东曾筹措3亿元要挽救柔宇科技,但要求柔宇科技的估值要降为100亿元,以便新进资金能占到柔宇科技3%的股权,而刘自鸿没有同意。

4月7日,本报记者试图向柔宇科技的外部股东之一——松禾资本核实以上融资传闻,但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

如果柔宇科技最终能拿到新的投资,小北等内部员工更倾向于认为“白衣骑士”会是深圳市政府背景的资金。有柔宇员工称从深创投处得知,为了再投资柔宇科技,深圳市政府方面花了数千万元聘请过三个机构对柔宇科技进行尽调。但这一消息,本报记者目前也无法从深创投处核实。

三、何至于斯

从估值500亿元到被员工爆料欠薪、厂休,柔宇科技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它的含金量究竟几何?

提起柔宇科技,不少行业人士对它的评价是“封闭”。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是柔宇科技最引以为豪的技术。柔宇科技在2021年参评“人民匠心技术奖”时称,ULT-NSSP是制备全柔性显示屏的底层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上杜绝了“卡脖子”的后顾之忧。该技术的制程温度比LTPS低200~300度,使用非硅材料,无需高温脱氢、激光退火、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不仅缩短了制备流程,而且大大节约了产线的设备投资额。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周迪向本报记者介绍称,市面上主流的、制造柔性屏的OLEDTFT背板工艺技术路线是基于三星研发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降低了对基板的温度要求,易于制取,同时还具有低功耗、低电磁干扰、高清晰度和高开口率,且能将驱动电路集成于基板之上,系统集成度大幅提升。而从苹果等公司的实践来看,非硅路线也可行,柔宇科技的ULT-NSSP技术相对LTPS省略了部分工序,生产线成本确实更低,产品弯折可靠性更强。但目前很难看到柔宇在公开的知识产权或者论文中更为详细地解释技术路线,它的技术路线是更需要市场检验的。

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则向本报记者指出,柔宇独创的ULT-NSSP技术,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的细节并不为产业界所了解。这也就导致了柔宇的显示屏,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之中,从上游材料、面板、乃至下游整机设备和解决方案,都需要自己完成,制约了柔宇技术的普及度。哪怕ULT-NSSP真的是一种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在这样的模式下,亲力亲为地开拓客户,甚至向下游延伸做手机,也会遇到不小的推广难度。

“过去的商业历史已经说明单兵之勇是无法作战的。”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则向本报记者指出,全球只有柔宇一家用ULT-NSSP技术,并不是什么值得柔宇庆贺的事情。这样的局面导致供应链成本很难降得下来,柔宇的品牌力也无法催生强大的需求市场。

孙燕飚向本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多年前国内一家知名电视厂商曾向日本购买等离子技术,但后来日本厂商全面退出了等离子技术。尽管相对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不是一无是处,但等离子面板成本高昂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在等离子屏显示业务出现巨亏后,该厂商最终只能剥离该业务。

如果横向审视显示面板行业,柔宇科技跟京东、方和、TCL、华星这样的面板巨头是不一样的,它们定位面板供应商,并没有像柔宇那样推出手机、手写本等需要用到屏幕的C端产品。那么,是柔宇科技想要打造柔性电子产品产业链、不愿意给下游供屏,还是下游电子产品厂商不愿意用柔宇科技的屏幕?

孙燕飚更愿意相信柔宇科技推出手机等C端产品,是柔宇科技“被逼上梁山”而不得为之:“我刚知道柔宇的时候,它可没做(C端)产品,就推屏。”

小北告诉本报记者,2021年赵泓入职柔宇后,公司内部曾传过以后要专注做TOB,变成屏幕供应商,还砍掉一些销售团队。但直到赵泓离职,公司也没有正式发过文件将传言变为统一的认识。“有的技术创新是超前的,而有的技术创新是无用的创新,商业社会中出现太多创造者自己臆想出来而实际上无用的创新。”孙燕飚评价称:“刘自鸿是一个有梦想的科学家,但是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