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8月3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根据市调机构iSuppli分析资料显示,2013年的触控面板出货量将可达到8亿套之谱,出货金额则跳升至69亿美元,在Apple iOS6与Microsoft Windows 8以触控为应用核心的作业系统相继推出后,将会再创另一波触控应用市场高峰...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panel/news/dynamic/2012/0831/17100.html
以市调机构评估,2012、2013年的触控应用需求,将会持续再创高峰。一方面是Apple预计采单片式触控模组设计、薄化的iPhone 5酝酿推出,另一方面是由Tablet PC、Notebook、Desktop PC(All-in-one)由小至大尺寸萤幕全面性导入触控应用平台的Windows 8,将会再将原先以中/小萤幕智慧型行动电话、平板电脑应用为主的触控应用,一举延伸推向中、大型萤幕应用。
触屏市场仍以中/小屏为出货大宗
尤其是2012年Microsoft埋头苦干的Windows 8作业系统,将针对小、中、大屏之触控应用全面性于UI(User Interface)/Ux(User experience)重点式改善,同时强化触控操作体验,与搭配Windows Touch Logo认证机制,全面针对硬体厂商的触控操作体验,建构Windows 8一致性触控使用体验标准,让产品、作业系统、人机互动设计均能达到Microsoft预期的触控操作品质,积极抢攻Apple几近独占的中/小型萤幕触控应用终端市场。
根据iSuppli分析评估,光是2013年的触控模组出货量,即有机会达到1亿2,000万套,预计创造13亿美元产值,但初期应以中/小尺寸的营收贡献为主力, 2013年Windows 8加入战局持续为触控应用市场加温,将可在触控应用产品引发另一个应用高峰。
由于触控面板市场商机可期,在中/小尺寸应用方面,几乎以单一品牌用量最大的Apple供应链表现最为亮眼,但Apple供应链在中、大型萤幕因为目前仍未有对应产品推出,反而未占有有利地位。
微软Windows 8系统上市后大型触屏应用可再创高峰
即便现有整体大尺寸触控萤幕的出货量,在整体触控萤幕的出货量仅占总出货的3%,整体市场份额占比并不高,但因为大尺寸触控萤幕本身即具备较高的利润空间,加上尺寸较大、单价相对较高,对于整体市场出货的金额影响,也会跟随市场波动有较高的表现空间。反倒是小、中型尺寸触控产品,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已属于微利产品线,渐渐地稀释原有在触控应用市场几近寡占的现况。
而在Microsoft酝酿推出Windows 8全新支援多点触控应用的作业系统之际,目前搭载Windows 7触控应用,为Windows 8上市预先热身的各式新机,在All-in-one机型大多以22~27吋多点触控萤幕支援为主,等于是延伸原有Apple阵营没有进入的10~27吋中大型尺寸市场。
跟随Windwos 8潮流常规笔电、桌机相继搭载触屏
另外,针对整合Touch触控面板的Ultrabook或常规Notebook产品,预料也会以13~17吋产品为攻击主力。 Microsoft阵营的触控应用主力,反而是由大、中尺寸机海战术,包围Apple阵营的中、小尺寸应用,即便现有的触控面板用量与相关周边厂商,仍以Apple应用产品表现最为亮眼,但Microsoft非苹阵营是否能有后发先至的强势动能,仍值得持续观察后续Windows 8的上市反应。
在半导体与触控面板技术方面,目前在中/小尺寸的触控技术,仍以Apple带头的投射式多点电容触控应用为主力,但传统G/G双玻璃贴合制程在良率、成本、透光性仍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台湾如奇美、友达等面板科技厂,也相继投入内嵌式或单片式触控屏技术方案,除在模组透光率持续提升,生产良率则计画达到95~98%高标要求,成本部位朝向挑战电阻式触控低成本条件进入市场。
尤其是低成本的应用趋势,现阶段生产触控面板的厂商,大多已越过6吋晶圆、2.5代制程,基于升级后制程的成本优化效益,制作成本可挑战1吋1美元的价位,等于电阻式触控方案与电容触控方案的触屏料件价位极为接近,将可再将原先碍于成本选用电阻触控方案的产品,吸引导入产品规格、性能表现更优异的电容式触控方案。
All-in-one产品 将挑战整合大型触屏
在2012年,以All-in-one机型为导入重点的大尺寸或中大尺寸触屏,在第二季相继已有高规格品牌All-in-one导入大尺寸触屏设计方案。实际上以21~22吋区间产品为例比较,采内嵌光学触控技术的触控萤幕产品,市场定价约在新台币9,000~10,000元,相较现有大尺寸LCD萤幕设计方案,仍有相当大的成本改善空间。
但在2012的3Q/4Q时期,由于内嵌光学式或其他触控整合方案,应可导入与一般常规LCD萤幕一致性的生产流程,不管是结构上的整合或是技术上的整合,均可将内嵌触控技术的萤幕设计方案成本进一步压低,加上新款触控技术具备更优异的抗噪讯、提高触点定位/追踪效能表现,同时还有Microsoft Windows 8支援全触控之作业系统底层支援,将可让消费者真正体验中大型、乃至大型萤幕全屏精准触控优势,进而挹注大尺寸触控萤幕的成长动能。
瞄准Microsoft Windows 8可能带来的大尺寸触控萤幕商机,不同的触控IC与面板技术阵营亦分别占据各自具优势的技术领域。例如,研发电容触控晶片与LCD驱动IC起家的业者,即积极开发电容式触控的大尺寸应用产品,目前电容式触控的大尺寸应用,已可达到2.4~30吋的小至大屏触控整合能力;在触控控制IC部分,则朝低工耗运行、高反应速度方向持续改善产品规格,尤其在抗高频杂讯干扰能力,近来相关产品亦有突破性进展。
原小触屏应用触点侦测技术亦逐步扩展大屏应用
另在大萤幕的多点触控应用支援方面,尤其是自小萤幕持续改善的大屏多触点设计支援,目前已能达到15~2x吋多触点追踪与定位,触点可以多至同时16点以上,设计方案利用多感测器(Sensor Controller)搭配微控制器整合方案,解决高速触点分析与定位设计需求,同时设计方案亦可提高SNR表现、同时提高触控反应速度。
大屏触控方案,除了电容式触控外,另有光学、声波等多元应用方案,尤其是大屏应用环境下,现有光学与声波应用方案已可达Windows Touch Logo认证基本要求,且光学与声波式较电容式触控可以因应更大萤幕的延伸支援,同时相关解决方案也较电容式触控成本低许多。
以震波感应式触点侦测技术为例,其技术原理为感测萤幕表面的触按震动讯息,工作原理就如同地震发生一定会有震央的反应般,每次当用户触按萤幕表面,其动作就会在显示面板内部产生微弱震波,利用震波侦测与搭配即时数学分析,即可得出震波讯号产生的「震央」,此新技术可因应大、中、小触控萤幕应用,新颖的技术方案概念在往后商品化后,后势可期。
另在大屏触控应用方面,一样会如同小萤幕的触控平面,容易出现大量指印、油污、水渍等问题,虽然这些萤幕表面的脏污现象,多数不会影响如电容式、光学式甚或音波式触控方案的触点侦测准确度,但实际上在小萤幕上如iPhone,已开始利用保护玻璃的特殊表面处理改善指印问题。
但对大萤幕设计方案来说,大萤幕的表面处理成本较高,而且脏污程度亦较容易影响视觉效果,针对大萤幕设计方案开发的表面抗污、抗指印沾染的技术方案,在相关触控技术持续开发达产品化需求之后,应该会成为下一波创造触控产品差异化的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