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Fitbit有望成为首家以可穿戴设备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

作者:touchpanel时间:2015-05-12 来源:虎嗅网

[摘要]根据美国CNET的报道,Fitbit此前经过5轮融资,共获得了8300多万美元的资金。而去年12月份,彭博社则首次曝光了这家可穿戴品牌计划2015年IPO,现在来看,Fitbit正在顺利推进这一进程。

    北京时间05月12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根据美国CNET的报道,Fitbit此前经过5轮融资,共获得了8300多万美元的资金。而去年12月份,彭博社则首次曝光了这家可穿戴品牌计划2015年IPO,现在来看,Fitbit正在顺利推进这一进程。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kiosk/news/201505/12-35854.html

     从两个人,到500多人,这家公司走过了8年。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正谋求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FIT”,主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

  这可能是上周可穿戴领域最令人振奋的消息,尤其对于成千上万的可穿戴初创企业而言,Fitbit有望成为首家以可穿戴设备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

  Fitbit成立于2007年10月,总部位于旧金山,由James Park和Eric Friedman联合创办,Park担任该公司CEO,Friedman担任CTO。目前该公司拥有579名员工,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分公司,其中国分公司总部位于上海。

  这家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主要的产品包括智能手环(Flex、Force、Charge、Charge HR)、健身运动追踪器(Zip、One)、智能体重秤(Aria),并在去年底推出了其首款智能手表Surge。这些产品售价在60美元—250美元之间,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万家零售店、零售商网站以及Fitbit官方网站上销售。

  根据其提交的材料来看,截至2015年3月31日,Fitbit售出了超过2080万只设备。在过去4年,其销量、营收都呈至少200%的疯长状态,并且在从去年开始扭亏为盈。2011—2014年间的具体财务数字如下:

  你很难相信这是一家可穿戴品牌取得的销售成绩。虽然可穿戴从热炒概念到现在已经四五年了,但迄今缺乏“爆款”,缺乏被称为“刚需”或“杀手级”的功能或应用。Fitbit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或许连涉及可穿戴领域的大厂牌如三星、微软、谷歌甚至是苹果都要羡慕,何况是那些初创品牌。

  先行者的优势

  作为先行者,Fitbit在这几年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尽管因腕带过敏问题召回了Fitbit Force)和早期用户。

  Fitbit是最早进入可穿戴领域的初创品牌之一,和Nike+、Jawbone、Pebble几乎是前后脚(Nike+后来退出智能手环硬件市场,专注运动软件的开发)。而它的市场表现最佳。根据NPD Group的统计数据,2014年Fitbit设备按照美元计算占据了健身活动追踪器市场68%的份额,比2013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无论是Jawbone、还是稍晚一步的Garmin、Misfit等品牌的市场份额,均受到了Fitbit挤压。

  这跟Fitbit丰富的产品组合有一定的关系,它目前在售或即将发售的产品包括了我们开篇提及的除了Force之外的新老产品,价格涵盖了60—250美元的市场。相比较而言,Jawbone、Misfit这些新兴品牌的产品却相对单一。

     产品迭代周期固定,全平台支持

  从CES 2013上推出Flex开始,Fitbit开启了自己的智能手环模式,2013年10月份推出了第二代智能手环Force,2014年年底推出了Charge和Charge HR智能手环,这种产品发布节奏保证了用户有固定的期待。

  目前,我体验过Flex、Force和Charge这三款智能手环,非常明显的感受是:Fitbit采用的是一种渐进式的设计升级和功能升级,如果加上即将上市的Charge HR,这种规律更加明显。

  比如说,从Flex的无屏幕设计,到Force较Flex增加了一块单色OLED屏来显示运动、睡眠数据,到Charge较Force增加来电显示功能,再到Charge HR较Charge新增心率监测功能。外观设计上也是如此,主要的设计语言不会有大的改变,却每一代都较上一代有小幅度的改动,尽管这种改动让人感受到的是保守,却也给整个Fitbit家族带来了极高的品牌辨识度。

  再者,Fitbit是最早支持全平台的可穿戴设备之一,意味着不仅你的iPhone、Android智能手机能够支持Fitbit的APP,包括Windows Phone手机、PC、MAC电脑等都支持。这显然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Fitbit产品。

  目前能够像Fitbit一样全平台支持的品牌很少,只有微软和Garmin做到了,令人遗憾的是,微软手环只在期货市场流通,一货难求,价格居奇,且不支持中文;而Garmin目前只有Vivofit和Vivosmart,根据我此前长期的测试,在数据监测的准确性上Garmin是个激进主义者,并且在连接性和App的人性化方面还无法对Fitbit制造太大的威胁。

  你可能要跟我提及国内市场销售不错的三星Gear Fit,但是在设备支持上,它仅支持三星自己的手机,是我见过的设备兼容方面最糟糕的产品之一。

  通过这些具象的比较,你可以看到,全平台支持对于一个品牌的塑造和普及,尤其是发展前期多么重要,它可以让一个品牌从小众走向流行,并帮助这一领域增强关注度。

  可能面临的威胁

  “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可能会积极地打折出售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价格压力,降低利润空间,失去市场份额,或对我们扩大市场份额造成压力。”Fitbit也看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尤其自从Apple Watch上市,将人们的关注度聚焦到智能手表上,而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功能重叠度很高,并且人机交互性更强,这对包括Fitbit在内的可穿戴新兴品牌显然更具威胁。虽然Fitbit顺势推出了Surge,但是由于并未全面上市,市场表现还有待考证。

  同时,在中国市场,本土品牌对Fitbit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比如华为、小米、中兴、OPPO等,无论是在价格和本地化方面都要更具优势,尤其前两者。而在可穿戴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市场,而中国市场对于Fitbi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其积极布局中国,全线品牌铺货中国市场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在本地化营销方面,它还存在一些短板。

  目前我们还无法进一步得知Fitbit的具体上市时间和估值,它在健身追踪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Jawbone去年曾寻求80亿美元估值,不过后来不了了之。那么,Fitbit能成为下一个80亿美元的公司,甚至成为百亿美元的公司吗?

  不管估值多少,它有可能成为首个正式上市的可穿戴品牌,也给其它可穿戴初创品牌带来了希望,但也制造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和入市门槛。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我要 投稿 意见 反馈 论坛 社区
官方 微信
触摸屏与OLED网官方微信号:i51touch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业务合作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43361182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