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厂家布局可穿戴市场意欲何为?

作者:touchpanel时间:2014-10-14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摘要]Gartner 指出,目前十家智能手机厂商已有七家进入穿戴式设备市场或者已经准备推出第一款产品。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 Gartner 预测,随着智能手机厂商及零组件供货商不断进军穿戴式设备市场,至2016年智能手表将占腕戴消费设备的40%。

    北京时间10月14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Gartner 指出,目前十家智能手机厂商已有七家进入穿戴式设备市场或者已经准备推出第一款产品。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 Gartner 预测,随着智能手机厂商及零组件供货商不断进军穿戴式设备市场,至2016年智能手表将占腕戴消费设备的40%。反观一年前仅有两家厂商进入此市场。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kiosk/news/201410/14-32327.html

一、苹果等巨头的可穿戴新品推出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Gartner 研究总监Angela McIntyre表示:“苹果(Apple)终于发表了Apple Watch,预期当该设备在2015年开始出货时将激起更多消费者的兴趣。苹果目前推出了三款智能手表机型,价位分布颇广,最低349美元起。如同 iPhone ,苹果 Apple Watch 的高价策略将限制其市场占有率,但由于该公司对设计和使用接口的专注,我们认为此产品将吸引众多用户。”

  Gartner 研究总监Annette Zimmermann表示:“Sony SmartWatch系列与Samsung Gear都是获得不少媒体关注的早期产品,却因价值定位不明及设计缺陷而激不起消费者热情。2014年,我们在设计和使用者体验(UX)上看到几项正面发展,我们因而预期消费者下半年应该会对这些产品更有兴趣。”

  Zimmermann指出,相较于早期的智能手表,最新的智能手表在设计上有很大改进,同时也让人了解Android Wear将为用户带来的功能,包括:语音搜寻、道路导航、情境式提醒以及语音输入记事,基本上就是将Google Now体验移植到较小的屏幕上。

二、健身可穿戴设备的普及

  从Gartner在2014年第三季初所做的消费者调查可约略看出健身用穿戴式设备与专用运动手表目前的使用者数量。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健身手环与“其他健身记录器”合计在美国家庭出现的比率已超过运动手表。运动手表(如跑步专用表)在市面上已营销多年,但这类产品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因此对一般消费大众缺乏吸引力。Gartner预料这样的情形未来几年仍将维持不变,而健身用穿戴式设备却会大量普及。

  目前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且以“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为中心的潮流在未来几年将成为这类设备的普及动力。不过,尽管市场的兴趣日增,但目前仍有多项必须克服且厂商必须在产品当中考虑的障碍。


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的弊端凸显

  近期的一些测试发现,各机型的智能手表和健身手环都会缩短相连智能手机的电池续航力。视产品与手机而异,被缩短的使用时间从两到八小时不等。让智能手机只能用半天就必须再次充电并非一件好事,这很可能让大多数没有可更换电池的手机使用者却步。

  在所有受测设备当中,电池撑最久的可到达五至六天。不过,当消费者家中的设备越来越多时,需要充电的设备数量总有一天变成消费者的一大负担。此时,设计与易用的取舍将再度成为话题,想要撑更久的电池,就可能无法兼顾轻薄和简洁设计,然而可以支撑数个月的电池,却是智能手表一项令人想要的功能。

  Zimmermann表示:“在尺寸的演进上,我们目前看到两股相反的市场潮流。一方面,有厂商推出了熟悉的手表尺寸智能穿戴式设备;另一方面,过去六至九个月以来,我们也看到有厂商推出类似早期健身腕带的产品,只是增加了功能丰富的显示器,包括信息和来电通知。这些跨界产品通常以健身设备的角度切入市场,却带有强烈的通讯倾向。”

  除了知名厂牌之外,中国的原厂委托设计制造(ODM)厂商及半导体厂商皆已准备迎接新一代的消费者。愈来愈多的本土中国厂商推出健身手环,让目前的知名厂牌如Fitbit和Jawbone倍感压力。尽管这些厂商目前仍以本土市场为主,但他们终将朝国际市场发展。

  McIntyre认为:“中国厂商的产品和功能与其他厂商类似,并且提供各种尺寸、操作系统、连接能力与传感器的选择。2015年,他们朝国际市场发展的脚步将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料许多中国厂商同时还会以 Android Wear 为基础来创造更大的吸引力。毫无疑问,他们将面临所有国际大厂所面临的设计障碍,但我们也认为他们将善用其本身在智能型手机和平板市场所享有的优势,亦即:中国供应链生态体系的成本优势。中国厂商很可能将Android Wear智能型手表的价格压在150美元以下的极亲民区间,同时提供优良的设计和传感器,进而带动大众消费市场的普及。”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我要 投稿 意见 反馈 论坛 社区
官方 微信
触摸屏与OLED网官方微信号:i51touch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业务合作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43361182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