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存在挑战分析
作者:电容式触摸屏时间:2014-06-17 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
北京时间06月17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据了解,可穿戴设备是指直接穿戴在使用者身上或是整合到使用者的衣服或配件上的设备。与传统电子设备相比较,可穿戴设备具有方便携带和交互性好等优点,可以作为信息通信工具无缝地存在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而不分散使用者生活和工作的注意力。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感知环境和控制设备。调研显示,但是,由于可穿戴设备正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kiosk/news/201406/17-30559.html
缺乏时尚感,体积大并厚重。目前的这些可穿戴设备对于时尚控来说,远远不够优美、精致,更像是新鲜的玩具。无论Googleglass还是三星GalaxyGear,相比对应的传统产品都要更大更笨重,而轻便易携带才是人们渴求的。
电池续航时间短。Googleglass的电池在视频拍摄模式下只能撑1.5至2个小时;三星GalaxyGear在正常使用下续航时间仅为一天;智能手表Pebble的续航时间尽管有好几天但它是以牺牲与之配对的手机的电量为代价换来的。同样,安全类可穿戴设备也涉及到这个问题,由于GPS定位功耗很大,电池容量有限,续航能力也较差,这样会影响可穿戴设备的使用。
数据采集准确性差,缺乏病理分析。在可穿戴设备使用较多的健康医疗领域,用户自发检测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排斥意外因素带来的数据干扰,比如:运动、情绪、服药、睡眠状况甚至天气异常变化带来的影响。此外,目前还缺乏专业的病理分析。可穿戴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只是健康状况判断的第一步,由于缺乏云端专业的病理诊断和个性化处置方案,因此无法督促客户重视数据,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指标单一、缺乏客户粘性。以计步器为例,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并没有出现持续风靡,其背后与无法让用户建立起使用习惯有关。虽然Fibit在设计中引入了社交的元素,基于好友关系形成竞争的气氛,督促用户去锻炼。但用户可以体验除了分析图表外,就是和别人的PK,但很多用户并不看重这种PK。加之单一的运动数据无法体现出身体其他指标(如血压或心脏等器官),用户无法对身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缺乏创意,产品同质。在国内外厂商扎堆研发可穿戴产品的同时,创意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智能手环为例,在2014年CES上主办方推出了“手腕革命”新展区,共有10多家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厂商在此展示自己的产品。但无论索尼Core、雷蛇Nabu、还是LGLifebandTouch,这些智能手环作为手机功能延伸的配件,功能趋向单一化,都缺少足够的软件和应用。
个人隐私问题。可穿戴设备可记录的数据量越大、可获得的个人隐私越多,信息安全隐患就越大。换句话说,如果你使用这种可穿戴设备时间越久,关于你个人一切的一切都将无处遁形,包括健康情况和生活偏好等随时都可能被泄漏从而导致他人违法使用。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