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7月29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Apple iPhone为行动电话的操作介面设计投下震撼弹,不只是触控体验上的差异,还有操作介面的极简与人性设计,贴心的设计让产品大卖也不会奇怪,而跟随Apple带动的触控与操作极简化趋势,在Android、Symbian与Windows Mobile也有乡对应的发展,只是可能是平台的改善或是透过第三方应用程式去提升操作体验...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focus/201007/29-7375.html
在Apple iPhone未推出前,使用者对于智慧型手机的比较基础,多半仍停留在这款手机的处理器有多快、快闪记忆体内就数量有多少,甚至是有没有蓝牙、Wi-Fi这类硬体规格打转,但对于操作UI/UE这类贴近使用者的开发重点,反而倾向以公版系统平台UI处理,或是搭配第三方布景更换程式,就算达到客制化UI的基本要求。
其实Apple iPhone的UI设计有许多小细节,是其他智慧型手机系统平台较欠缺的部分,例如,针对触控面板设计的各式控制视觉元件,多采一致性的定义与设计,功能钮的尺寸也针对指腹提出适当的大小,而非如Windows Mobile自Windows OS操作UI元素转移而来的极细小控制元件,自然在触控的操作体验也相对加分不少。
以Apple iPhone为例,其一致性的操作UI,在视觉介面上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体验,例如,功能设置的系统操作,与一般行事历、通讯录会用到的视觉操作按钮、拉杆等元件,尺寸、外型都完全相同,加上其SDK另提供现成的UI视觉元件与介面操控程式码,让开发者可以直接透过视觉化工具先把UI「刻」好,不管是花多少时间写的应用程式,基本操控元素都能跟随Apple的控制元件定义,让使用者的操作体验可自在iPhone内建Apps或是自行追加的Apps应用间延续。
相同的开发概念在Android也有近似的效果,Android在发展上为革命性的开放源码平台,虽然提供许多介面或核心系统的开发自由度,但实际上处理UI部分,也必须达到可以延续操作体验的设计,让装置在开放源码环境中,维持相当高程度的介面、体验的一致性,虽然具一定程度的难度,但还是装置厂商必须努力去克服。
UI需具备可预测性让操作者不会在选单迷路
基本上UI的设计应该是要简化操作、而非复杂化操作,甚至让用户在繁复选单中「迷路」,这点在封闭性的iPhone手机中较不会出现有这类的问题,因为采iOS系统的装置大体上都必须延续iOS系统的基本设计,很难跳脱产出完全不同的设计方向,UI的可预测性不是问题。
但若在强调开放的系统环境,如Android,或是提供较多业者自行定义空间的Windows Mobile这类系统平台,各家各自表述的UI设计,就会形成使用者无法延续使用经验的问题。若从开发者的角度思考,自由地选择软体外观与功能表现,应该不是大问题,而且一方面也是凸显技术差异或是提升产品识别的手段。
但若从产品开发的观点检视,应该让每一个应用程式与作业系统底层,维持近似外观或操作相近的关系,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选单设计应该具备一致规格同时明确告知用户操作差异,避免用户于系统中迷路。
强化多样互动机制 刺激丰富用户体验
以Android或是Windows Mobile这类被设计为可广泛应用的手机架构,行动运算平台理论上需要有一个大型3~4”的触控LCD萤幕,除触控机制外还搭配5向导航杆进行如点选、上/下/左/右的选项控制,如此也创造出一个可以扩展应用的选单或目录结构。
以Android为例,使用者可以向左、向右扩展检视页面,若点萤幕下方的页签,则可拉出更多的应用程式Icon,如此设计可让因产品体积无法扩张的萤幕画面,也可透过方向杆去扩充更多Icon置放空间,创造Android丰富的软体加值效果。
为让方向杆的控制操作更确实、提升操作的精确与指示效果,一般会在互动设计加诸更多的提示元素,例如,当方向杆控制选项移动,基本上被选的项目也随即出现反白选取状态,而为了避免触控时干扰操作,部分行动装置会在改用手指触控同时,也同步将点选反白功能取消、或减低反白效果,藉由这类细节差异化设计提升操作体验。
另操控动作通也会被区分为,1.针对功能项目(item-specific),与2.针对萤幕(screen-specific)的操控动作。
例如,功能项目是处理某个单一个应用功能,或是启动某个执行指令时,仅适于将针对对应功能启用。针对萤幕的操控动作,则是用户将针对萤幕功能项目驱动执行的动作,如将图片按档案大小的排序动作。另针对功能性项目的动作机制可利用长按钮的操作方式,进行运作致能,而针对萤幕动作可善用选单呈现处理。
智慧化UI配置与3D技术加持
当然,在行动装置的发展趋势下,装置的运算效能不断提升,另一股趋势是将行动电话朝更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发展,未来还有整合更多3D运算、高效能运算的行动处理器推出!这也衍生出另一个发展趋势,当多工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大,系统开发者可以运用在UI设计的资源也会相对增加许多,用以创造如全3D即时互动的介面技术,或是采多层次的视觉效果介面应用。
而新的智慧型行动电话所整合功能越来越多元,例如,一支手机可以整合的通讯技术与元件,已与高阶电脑的应用接近,像是光是社群网路服务目前就有Twitter、 facebook、Plurk等应用平台,个人用户会用到即时通讯这类网路应用工具,而这些应用都必须靠进一步的应用整合去规划更完善的操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