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4月0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专利之争的背后其实就是资源之战,一个综合实力的较量,谁能拥有最强大的技术、金钱、实力或背景及话语权,就能在最后给予对手重击脱颖而出。运用这种方式来牵制打击对手,也成为大型公司之间的一个竞争手段。而资源少的公司,在这种竞争中自然屈居劣势。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focus/201004/01-6172.html
最近一年IT业界最热门的就是触控类产品,自从Apple的iphone一炮而红,微软的Win7将这个运用推向一个高峰后,相关厂商为抢占这个领域的制高点,将竞争对手快速打压下去,专利纷争也因此接踵而来。
回顾触控的历史,这个技术的推动和实际运用,于1980年就从银幕走到现实的产品中。 1996年瑞士罗技公司申请双指触控侦测方式的专利,当时该专利是针对笔记本电脑上的Touch pad 小触摸板,这个专利(US5,825,352 以下简称352)非常概括的描述了双指触摸的概念,而此专利最后由义隆电透过购买取得。初看之下,很容易认为这个专利上提到的简单物理概念,会将所有的双指触控原理全部囊括,但据了解,目前苹果正尝试将这个专利申请无效化。
2006年义隆跨海控告新思国际(Synaptics)的某款产品,侵犯了这个352专利,作为知名国际大公司的新思,则反告义隆侵犯了五个专利,在美国法庭进行诉讼,双方拉锯战多年,最后和解。在2009年,义隆再次用352专利控告Apple,这个案子结果还是未知,但是整体看来,这个诉讼难度更高。
Apple拥有引导潮流的核心技术、无数的专利、独特的用户体验和销售模式,及自己的忠实用户。从Apple接下来对义隆的反诉,以及尝试注销352专利这些举动上,可以看得出,Apple及其律师团的策略是极其强硬且主动,最近的消息已证实和解破局,同时案件审理速度也低于预期。
2010年义隆再次控告另一个触控界的新秀,这个公司的经营骨干主要是来自当年义隆瑞士团队,所组成的一个新公司─中国苏州瀚瑞微电子(Pixcir)。
作为一个新兴公司,所期盼的就是经过官司的考验,得到业界的肯定,所以这个诉讼,间接也帮助了Pixcir,让其有机会证明其技术并无侵权疑虑。由于与新思与苹果齐名被义隆控告,也让Pixcir的国际知名度瞬间提升。
义隆是台湾触控界内,少数拥有独立自主双指应用专利的公司,目前看起来似乎在四面出击,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义隆这几场官司不是随便打的,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巩固自己在触控领域中的地位,在触控国际市场上打响自己的品牌。
以和苹果的官司而言,如果义隆打赢了,可以确定其在基础技术的领先地位,远比投入资金进行宣传要划算得多。但若是败北,确有专利被无效化的风险。义隆利用在2016年专利过期之前,活用这个专利进行诉讼,堪称策略运用的高手。
无论谁最后成为触控业界的教父,这场戏的确将精彩演出,我们也看到了案件背后,几位CEO的智慧之战,将继续吸引着全球电子业的关注。
至于庞大的律师费用,付出的精力,以及潜在可能为失败付出的大笔赔偿金额,加总保守估计会达到千万美金,甚至上亿美金,这个费用及相应的间接损失,将由谁来负责买单?当然是股东。而各自的美国律师,自然是永远不败的第二大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