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1月18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虽然光学式触控在大尺寸市场上已取得独大地位,但各种不同阵营的光学式触控技术均有其应用局限,因此,在大尺寸触控市场上,还是有许多不同技术冒出头的机会。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focus/201001/18-4960.html
例如现阶段以影像感测器为基础的光学式多点触控,除了还有些感应比较不灵敏的死角区域外,若使用者把手掌靠在萤幕上使用,感测系统也无法排除手掌误触(Palm Rejection)。相较之下,剑扬的解决方案虽然要依赖光笔输入,但也因此没有手掌误触的问题,使用者可以把手腕贴在萤幕上书写触控,人因设计较佳。因此,目前光学式触控技术的最佳解尚未出现,是业界各方人士所公认的事实,也有不少学术界正在研究更先进的光学式触控萤幕。
麻省理工学院(MIT)近日在日本横滨的Asia Siggraph展览会中,便发表了一款可支援3D光学式触控的萤幕实作架构。该架构与剑扬、夏普(Sharp)等内嵌式光学触控在硬体上有些类似之处,均将光二极体(Photodiode)与TFT开关(Switch)整合在一起,但不同之处在于麻省理工所提出的架构可感测到远距离物体移动所造成的光影变化,因此使用者可以隔空操作。麻省理工将此一技术称为光场阵列(Light Field Array)。
类似的技术还有很多研究机构与业界投入,例如德国Fraunhofer HHI、台湾工研院等也有採用发光二极体(LED)阵列或摄影机实现的隔空操作介面。据了解,Nextwindow的研发部门也已经投入类似研究工作。但这些隔空操作的新技术距离商品化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短期内光学式触控领域最大的技术突破,仍将以内嵌式光学为主。例如夏普在2009年初便已经展示可支援手指直接触控的内嵌式光学触控面板,但并未发表商品化时程;剑扬则预计将在2010年第二季底左右发表第二代光学触控感测方案,届时原本须以光笔输入的面板,便可升级成支援手指触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