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Knot市场或将于明年大爆发

作者: 电容式触摸屏     时间:2014-10-09     源于:集微网    总点击:
【导读】: 自2003年NFC推出以来,不温不火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生态链过长,各方利益过多,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反观联发科2013年底推出的HotKnot技术,半年时间便呈现破竹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深究两种技术的不同之处,个中理由不置可否。

    北京时间10月09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NFC 被戏称为“风口的猪”多年,却一直未能真正的“飞起来”。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410/09-32234.html

       自2003年NFC推出以来,不温不火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生态链过长,各方利益过多,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据统计,在中国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只有10%集成了NFC功能,生活中真正用到这一功能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小米公司曾在小米3和小米2A上尝试NFC功能,但在最新推出的小米4中取消这一功能,主要原因便在于此,据雷军透露,NFC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很难推进。

       反观联发科2013年底推出的HotKnot技术,半年时间便呈现破竹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深究两种技术的不同之处,个中理由不置可否。

       NFC  vs. HotKnot

       首先,NFC需要配置芯片和天线,成本大约在3~4美元。而HotKnot技術則借助触摸屏模組的触摸芯片以及利用触摸屏当作天线,无需额外配件,是零成本。

       其次,NFC因为传输需求大部分只能放在手机背面,局限了手机设计的便利性。由于NFC芯片及其周边电路,影响了手机的设计难度。为了保障NFC的信号品质,不能采用容易屏蔽信号的金属外壳,只能选用“塑料衣”,在智能手机硬件同质化的今天,手机的外观设计成为差异化的一大标准。“超薄化、金属质感”的新一代智能手机采用NFC是很需要勇气的。

       再者,由于NFC应用跨行业的属性,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成为阻止NFC全面普及化的一大缺陷。两大操作系统iOS和Android的互通完全不能实现,甚至于品牌手机间的互通也不能完成,限制了消费者的产品使用范围。而联发科推出的HotKnot技术在软件上全面支持,品牌手机间的互通也不成问题,同时公开了API端口和SDK软件包,期待更多开发者开发出HotKnot技术的有趣应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安全性的问题。NFC最大的风险是在满足软硬件的条件下,卡片不需要接触手机,只需距离足够小便能够读取到卡内的信息,并进行支付类操作。这导致在公交、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只需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装在裤兜内甚至钱包内的卡片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盗刷,用户不但会泄漏隐私信息,还会损失大量钱财。而HotKnot技术需要两台设备的触摸屏相互接触,待传出“滴”的一声提醒声音后,传输才开始,这种“贴脸式”的微距传输大大提升了传输的安全性,为未来应用到支付场景打下了基础。

        从1.0到2.0,HotKot让资料传输更简单

       说到这里,HotKnot 技术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切莫着急,请听笔者一一为您介绍。

       HotKnot技术是联发科首次将触摸屏和近场通信统一化的标准,它于2013年底推出,以触摸传感器芯片为主要传输媒介,通过重力传感器(G-Sensor)和光感应器(P-Sensor)检测物体的存在,通过触摸屏的直接接触建立连接,并完成资料的发送和接收。

       历经半年多的发展,最近联发科升级了HotKnot 2.0版本,除视频和图片外,还增加了名片、网页、音乐、日程和文档等资料的传输,更加重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更贴心。

 

HotKnot 2.0最新支持到7款应用类别
HotKnot 2.0最新支持到7款应用类别

       HotKnot功能的操作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开启手机中的HotKnot功能之后,就能仅仅通过屏幕之间的触碰来传输数据,若数据量大于1KB,则会自动通过Wi-Fi直连将数据在两部手机之间进行传输。最新升级的HotKnot 2.0界面更简洁,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相比传统的文件传输方式省略了很多步骤,让笔者亲身体验到了“贴脸”传输的便捷性,同时也不会对图片、视频文件进行任何压缩,算是一种高效保质的传输形式。

       以传输音乐为例:打开系统设置中的HotKnot功能选项,打开你需要传输的音乐,选择右上角的HotKnot分享图标,进入HotKnot 分享界面,将两部手机的屏幕相碰,有提示音与轻微的震动来通知我们连接已经完成,这时候将两部手机分开,文件就开始在两部手机之间传输,速度非常快,10MB左右的音乐瞬间就能传输完毕。

       围绕HotKnot技术的生态系统建设正在完善

       一项新技术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产业链各个环节合作伙伴的支持。自从2013年底推出以来,HotKnot技术便得到了国内众品牌厂商的大力支持,华为、联想、OPPO、TCL、金立、酷比、传音等品牌商率先推出HotKnot技术的智能手机,台电、酷比魔方等平板电脑厂商也勇于尝试,已有数十余款机型正在热卖中。国内华为、联想等品牌的海量机型,加上酷比、传音等海外标配机型的推广,HotKnot技术的破竹之势不可抵挡。

       新的技术标准不仅需要终端设备厂商的支持,还离不开移动应用软件的配合,支付宝、来往、闪传、斗地主等APP应用的鼎力合作,让更多用户能够体验到HotKnot技术带来的风潮。据集微网最新消息,HotKnot技术与中国移动“和”品牌建立了APP合作推出了“和通讯录”, 是基于通讯录信息快速存储及管理的业务,结合4G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未来HotKnot技术正在逐渐扩大应用范围,并不限于带触摸屏的手机或平板电脑,还将延伸到蓝牙音箱,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其他不带触摸屏的硬件设备上。这些设备并不需要集成触控面板,只需加入带HotKnot技术的模块即可。如果想要播放手机中的音乐,触碰一下蓝牙音箱的HotKnot模块,音乐便开始播放。在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未来,HotKnot技术率先跨平台的将娱乐影音设备更好的连接起来。

       此外,联发科还开放了HotKnot技术的API端口和SDK软件包,未来将会有更多开发者加入到这一队伍中,利于HotKnot整体生态环境的营造。

       据消息透露,HotKnot技术今年预计有超过5000万的出货量,小宇宙正在爆发中,明年预计能够超过1亿。随着HotKnot产品的增加和越来越多基于HotKnot应用的出现,必将成为新的潮流趋势,深入人们的生活应用,未来或成为新一代智能手机的行业标准。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3D打印    模具产业    微铸锻技术    石墨烯    OLED面板    夏普    iPhone 8    半导体    苹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业务合作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43361182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