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1月15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内嵌式触控面板的概念提出时间甚早,过去台厂友达也曾经量产,而该技术更成为韩厂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 AMOLED技术的主要亮点;但应用在TFT LCD却始终困于干扰问题及良率不佳,直到2012年苹果iPhone 5及Sony Xperia V先后导入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方使内嵌式触控技术在TFT LCD上成功放量。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401/15-27521.html
In-Cell及On-Cell技术的最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的触控感测器位置在TFT LCD的TFT内部,后者则在彩色滤光片的背面。因此,前者较后者需要突破较多的技术障碍。初期的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较不易制作高精细度面板,一般都在300ppi左右,DIGITIMES Research认为,2014年技术瓶颈可望有所突破,但该技术在2014年仍将由日厂夏普(Sharp)、Japan Display及韩厂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主导。
至于On-Cell技术在LCD面板上应用,目前量产品解析度仅为WVGA或qHD等级,精细度约200ppi,且由于目前面板厂采用的On-Cell触控技术多为单层多点触控技术,触控灵敏度较差,因此,DIGITIMES Research认为该技术在2014年内将以大陆智慧型手机品牌中低阶产品为主要诉求目标,难以进阶到中高阶机种。
内嵌式触控面板技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