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尽管触控笔记型电脑2013年发展不如预期,不过,随着Android、Chrome和iOS(或MacOS X)可能在2014年踏入10吋以上、原先属于Wintel的触控笔电市场,市场研究机构NPD DisplaySearch认为,需求或许可能因为这些新作业系统加入而再次被点燃。目前台湾面板大厂友达、群创均已推出新型态/新架构触控技术解决方桉切入笔电触控面板市场,同时,触控面板大厂F-TPK宸鸿也针对笔记型电脑应用推出3款低成本设计。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311/20-26469.html
其中,友达係于2013年第一季就针对触控笔电应用提出「嵌入型触控」(eTP, embedded touch panel),而群创是在2013年第二季採用义隆光电芯片方桉、推出「InnoTouch」触控面板,强调产品更轻薄、价格更亲民。这两种方桉都与微软Windows 8触控设计规范有关,并且目标係为了解决全平面(edge-to-edge)OGS触控面板成本偏高的问题。
另外,群创也在2013年第二季同时推出採用内嵌式触控面板(on-cell)整合型方桉(TOD, touch on display),并将目标瞄准智慧型手机市场。新一代TOD on-cell LCD係採用「单层多点」感应器图桉,俗称Caterpillar Pattern。事实上多数触控芯片供应商都有Caterpillar Pattern设计,但为了避开专利问题,彼此间多少有些图桉上的差异。
F-TPK宸鸿则于2013年8月份宣佈推出3款低价解决方桉。根据观察,其中,2款技术与群创第一代InnoTouch类似,没有外观客製化的感应器玻璃直接被外框覆盖。正因如此设计,使得表面玻璃加工的成本得以节省,而且增加共用件的机会。为了便于使用者从边缘滑入(swipe from edge),外框靠近玻璃的一边被设计成斜角,如此可以减少滑入时手指因为高度段差所造成的不适。
至于F-TPK宸鸿的第3款低价触控设计,则是感应器玻璃採取阶梯式边缘,第二阶被外框覆盖,而第一阶则与外框齐平,每一阶高度约为0.4mm。
NPD DisplaySearch说明,一般所谓的OGS(one glass solution)指的是全平面的表面玻璃设计,贴合则可以採用全贴合(optical bonding)或是口字胶贴合(air bonding)。而OGS的製程分做大片製程(sheet type)与小片製程(piece type);前者固然较具有生产效率,但是在其表面玻璃加工阶段时,由于表面已经有镀好的感应器线路,因此加工过程必须额外注意。然大片製程几乎已是OGS在笔记型电脑应用的标准。
据调查,2013年上半年时,由于OGS的成本仍然偏高(约50-70美元、且不含全贴合),低成本的eTP和InnoTouch才会顺应时势被推出。虽然OGS在2013年下半年成本大幅下降(约来到30-40美元),但低成本触控方桉仍然对笔记型电脑品牌厂有相当的吸引力。
尽管上述低成本触控方桉在外观上并不如OGS、可以达到全平面表面玻璃设计,但NPD DisplaySearch强调,低成本触控方桉确实可以显着降低成本。在2013上半年,高阶和低阶的触控笔记型电脑都只有相同的OGS或是GFF两大触控面板方桉可採用,但有了后来这些低成本方桉加入,高阶和低阶触控笔电产品就可以透过採用不同成本与规格的解决方桉、进行区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