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7月22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为刺激市场买气,力挽销售颓势,笔记型电脑製造商已积极加重变形笔电的发展力道,并藉由导入英特尔(Intel)新款Haswell处理器和微软Windows 8.1作业系统,开发可同时兼具平板与笔电功能的二合一产品,满足消费者在娱乐与工作上的需求。
观察2013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主要展出产品,可发现笔电发展主轴已有明显转变,除外型朝轻薄方向发展外,多元应用更成为厂商显现品牌设计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软体方面,微软(Microsoft)亦正式揭露Windows 8.1新版本的轮廓,足见笔电供应链业者正积极酝酿新攻势。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307/22-23746.html
轻薄设计向全产品线延伸
随着中央处理器(CPU)及显示卡的效能提升及功耗降低后,笔电系统散热问题已大幅改善,让外型设计得以轻薄化,提升可携性。尤其自2012年以来,英特尔(Intel)大力推动超轻薄笔电(Ultrabook)的产品设计概念,不论是Ultrabook或Ultra Like笔电在市场均已获得一定的接受度,带动相关零组件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在供应链的努力下,搭载Ivy Bridge的Ultrabook市场价格现已落于799美元左右的价格带。
2013年Computex中,薄型笔电更堪称品牌厂的展出主力,除搭载新一代Haswell处理器,让外型更轻薄,并使用装置时间延长外,在机壳材质上亦有所改变,过往主要是以一体成型的金属机壳支撑薄型显示面板,而今年品牌厂已进一步推出以强化玻璃做为A、B件,甚至是C件机壳材料的薄型笔电。
一般来说,採用金属机壳的材料厚度约为0.8~1.0毫米(mm),已较传统塑胶机壳1.5~1.8毫米大幅降低,若採用强化玻璃机壳厚度约为0.5~0.6毫米,虽然整体机壳的成本增加,但在薄型化、轻量化及产品质感上,均有提升的作用。
在供应链技术日益成熟后,薄型设计更将延伸至其他产品线。举例来说,过往以游戏为主要用途的笔电,在效能为优先考量下,多为厚重外型,以满足散热和长时间使用需求,但随着处理器与显示卡功耗改善后,游戏笔电亦可朝轻薄化发展,让产品可兼具商务及娱乐用途。以游戏笔电为主力的品牌厂,近期皆推出搭配Haswell及辉达(NVIDIA)Gefore 700系列的游戏笔电),虽然薄型化后将增加固态硬碟(SSD)等零组件成本,但由于游戏笔电属高阶产品,薄型化对于终端价格的影响比重有限。
影音效果/外型设计成升级重点
由整体笔电系统来看,面板是仅次于CPU,耗能排名第二的零组件,且随着面板解析度、色彩表现及视角等规格提升,耗电量还将增加10~30%,因此过往品牌厂商在面板规格上,多倾向牺牲影像品质,以延长笔电的使用时间。
不过此一情况正逐渐改观,主要是Haswell晶片耗电量大幅下降,使厂商能在不影响装置续航力的前提下,将耗能较高的零组件进行规格提升,以提升产品功能差异化。今年Computex中,搭载Haswell晶片并提升面板规格的笔电即成为厂商主攻重点,不论是游戏或是薄型笔电,均已升级至FHD以上解析度的显示器(表3),成为高阶机种的必备规格。
除面板规格外,品牌厂商亦持续提升音响品质,纷纷与国际知名音响品牌携手强化高阶娱乐机种的音场设计或音效软体。
事实上,面对平板抢市,笔电供应链业者无不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型态,以满足消费者的新使用需求,随着Windows 8的导入,笔电已能引进便利的触控介面,转换为类似平板的使用模式,并摇身一变成为多用途的产品,目前除了一线品牌外,二线品牌亦逐步导入触控笔电设计,以建立品牌特色。
变形笔电除须搭载触控面板外,在轴承设计上亦须增加成本,比较已上市的各种变形笔电,因採用不同的轴承型式,成本也有所差异;如宏碁的R7产品採用双轴承设计,成本增幅较低,但若是华硕採双萤幕设计的太极,则将明显多出面板採购成本。另外,滑轨式或旋转式设计,在机构方面较为複杂,亦将刺激系统成本攀升。
延续变形笔电的设计概念外,英特尔更进一步提出二合一(2-in-1)的行动运算产品设计概念,透过结合平板与笔电两种使用模式,使得二合一产品兼具工作及休閒娱乐的使用价值,为笔电市场带来新的话题。
Windows 8.1改善操作顺畅性
除硬体架构逐渐翻新外,笔电作业系统也有重大变革,微软(Microsoft)于2012年推出Windows 8,加入触控介面的Modern UI(旧称Metro UI),希望能以新的产品概念,对抗新兴作业系统供应商的威胁,然而新版Windows 8推出后,由于改版幅度过大,使用者须经过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操作介面,让消费者在进行採购笔电决策时,对于搭载新作业平台的产品却步,反而影响到笔电的销售。
也因此,微软利用Computex展期发表修改后的版本Windows 8.1,针对Windows 8上市以来消费者的反应进行调整,包括恢复开始功能键,方便使用者在传统桌面时,使用原来的操作模式开发应用程式;其他如简化选择应用程式的程序、萤幕键盘提供相关字词提示,以及改善萤幕直式显示模式(Portrait Mode)时的Modern UI版面配置等。
此外,微软亦增加搜寻后自动分类及多视窗显示等新功能,并强调其内建应用程式的多样性;其中,多视窗显示方面可搭配触控功能,增加文件阅览的便利性,但在硬体规格上,则须配备高解析度显示方桉才能显现效果。
取法行动装置设计 Wintel强打笔电加法概念
显而易见,英特尔与微软面对Google与苹果(Apple)带动的行动装置革命,皆不约而同在笔电领域提出新的设计概念,以挽救PC市场衰退的情势。
英特尔利用Computex强打二合一的笔电新型态,虽然不是全新的产品概念,但是透过英特尔的领导地位,让相关供应链得以整合,以共同的目标进行开发,新产品的成本才得以快速降低。例如微软提出SST(Small Screen Touch)补助计画,针对11.6吋以下的触控笔电提供作业平台折价,让产品更有价格竞争力,即呼应英特尔的策略。
事实上,二合一笔电的概念,是以增加平板应用模式的方式发展,採用新轴承设计达到产品变形的目的,成本势将有所增加,但回归产品使用情境,消费者对平板的需求在于轻薄及平价,而愿意牺牲无键盘及低运算效能的不便,二合一产品因硬体成本较高,市场价格难以降低,亦无法达到比平板更轻薄的体验,将仅有效能优势较明显。因此,二合一的加法策略虽是一大创新设计方向,但将难以切中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推测係英特尔利用多样产品设计测试市场接受度的策略,以利后续新型态的产品开发。
至于微软发表的Windows 8.1,其修正方向为依据第一版发表后,市场实际使用后的反应回馈,针对「开始键」、「应用程式找寻」、「相关字词提示」等进行修正,让Windows 8.1在使用上较为顺畅,也新增部分功能提升产品价值。
不过,Windows 8.1并未针对使用者从Windows 7转换到Windows 8版本时的进入障碍,如Modern UI手势的学习、单纯传统桌面使用等进行改善,使用者仍须经过学习,才能熟悉新的作业平台。另一方面,新增加的功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如Bing搜寻引擎的功能强化,或是须搭配高解度显示器才能发挥的多视窗阅览功能等,故整体而言,新版本对现有Windows 8使用者来说,产品满意度将有所提升,但刺激新的消费者需求应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