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亨看世界─触控黑金刚

作者: 51Touch     时间:2012-07-09     源于:钜亨网    总点击:
【导读】:早在20 年前,它就预见了我们现在的行动生活方式,这一块重18盎司的黑色长方形机器,结合了手机、BB Call、传真和电脑功能。它的单色电阻式触控萤幕上有多个icon,只要用触控笔点一下,就可以开启电子邮件、计算机、日历、时钟功能,还有拼图小游戏。它的招牌功能是输入拼字

    北京时间07月09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1995年的惊悚电影《网路上身》,架构了一个人们生活全靠网路进行的世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毫无神奇之处──你可以在网路订购生活所需用品,也可以坐在车中,用笔电连上伺服器资料库。此外,电影中还出现了一支可以碰一下萤幕就拨电话的手机,在iPhone 还没问世的当时,其实已经有一支触控智慧型手机上市半年,它就是IBM Simon。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207/09-16318.html

    Simon 可说是第一支智慧型手机。 《Businessweek》报导,早在20 年前,它就预见了我们现在的行动生活方式,这一块重18盎司的黑色长方形机器,结合了手机、BB Call、传真和电脑功能。它的单色电阻式触控萤幕上有多个icon,只要用触控笔点一下,就可以开启电子邮件、计算机、日历、时钟功能,还有拼图小游戏。它的招牌功能是输入拼字预测,也有类似app 的东西,可以透过插入记忆卡的方式,扩充如地图、相机、随身听等功能。

    Simon 登场后,过了10 年才有「智慧型手机」的名词出现,又过了5 年才由Apple 的iPhone 全面颠覆人们对行动装置的认知与喜好。 Simon 每支899 美元,大约售出5 万支;在持续使用下,约1 小时就需要充电,如果是手机讯号不好的地方,可能30分钟就得充电。这支老古董,现在仍在收藏家之间流通。美国的博物馆与研究组织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 也有收藏。

    1992年的电脑展上,IBM 工程师展示了原型机「Angler」,现场吸引非常多人参观。之后IBM 与BellSouth Cellular 合作,将它变成可贩售的产品;他们并取得11项相关专利,包括在触控萤幕上反白文字就可拨电话、在手机上直接更新程式、遥控拨号等等,现在都已经是智慧手机的基本功能。

    Simon 的故事是科技创新的宝贵一课:一项划时代的产品要真正够实用、很普及,还是需要整体大环境的支持。 Simon 需要够快的网路、浏览器和一大堆任人下载使用的app;不过在1990年代早期,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当时的手机网路速度只是为传输声音而设计,在Simon 的概念发想之初,浏览器也还没出现。在1991 至1993 年间, IBM 投入了160 亿美元和超过10 万个人力,结果因为技术限制、生产延后、经济大萧条、人事不停变动和错误的决策等因素,使Simon 英年早逝。

    IBM 与BellSouth 决定放弃开发下一代Simon,它原本有机会缩减到大概如iPhone 的尺寸。当Simon 正式开始生产时,供应商之一的Motorola 决定抽身,因为它担心IBM 未来会成为竞争对手,而Mitsubishi 则取代了Motorola 的角色。虽然Simon 如此短命,但真正的创新设计对后世的影响仍然深远。

    最初发想Simon 的IBM 工程师Frank J. Canova Jr. 在其职涯拥有51 项专利。 1990 年代早期,他就想要设计小到可以放在手掌上的无线装置;他的上司Jerry Merckel 则是当初PCMCIA 电脑记忆卡产品推手之一。当Canova 提出Simon 的点子时, Merckel 就想到可以把记忆卡插到手机上扩充程式或服务的用法。他们需要的就是制造一台原型机。

    在1988年,Paul C. Mugge 被任命为IBM 佛罗里达研究室的主管,负有重振研发部门的使命;他成立了一个小型团队,研究如何以最小、最新的电子零件制造新产品。 Canova 和 Merckel 也在团队中。某天,Merckel 拿出个小小的黑色铝盒子和一些不同颜色的小塑胶卡,模拟记忆卡插入手机看起来的样子,并说:「这就是未来的手机。」Mugge 就批准了原型机的开发案。

    这种「插卡使用」的服务是当时的核心设计,代号「InTouch」。他们知道,这些迷你卡片上的应用程式将是Simon 成败的关键,而这个概念也在15年后成真了──现在iPhone 的成功,正是来自于任人选用的、庞大的app 服务。

    虽然IBM 尝试把原型机Angler 设计得较为特别,但最终它还是个小盒子。他们希望它愈小愈好,但其中必备的零件,如记忆卡插槽、电池、触控萤幕等,造成不少限制。最终Angler 高20 公分、宽6.35 公分、厚3.81 公分,显然是触控版的黑金刚手机;而它所采用的所有零件都要特别开发。

    Angler 的生产原本并没有时间表,直到Comdex 电脑展前3 个半月,IBM 决定要公开展示原型机,开发团队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加班。到了展前,总公司派人来确认原型机的状况,而它运作得非常好,好到IBM 决定把它们放在大型的透明罩子内展示,加强「原型机」的印象,以防人们当场就想买。

    1992年Comdex 初次曝光的Angler,展示了赌城旅游地图和股价报价。但当时还没有网站可以直接下载这些资料,所以Canova 只好扫瞄印刷的地图、自己输入一些股价资料做为展示用。现代人已经习惯直接用手机查地图、查股价,但在当时,这简直不可思议。

    IBM 并未决定跨足手机事业。当公司内部的评论员看到原型机时,称它为「二战时代的对讲机」,显然不是什么好评。不过,IBM 核心理念就是相信多工的电子产品──不论手机或个人电脑──都将点燃大型电脑主机的需求。 IBM 个人系统部门的资深副总Jim Cannavino 正是这样说服董事会:「不管是否生产这支手机,你们都希望这样的潮流发生。」

    布置好展览摊位的Canova 吹着拉斯维加斯的清凉晚风,在他打电话给同事时,还可以一边察看行事历、电子邮件什么的,这是头一次他完全不需要电脑,当下他感觉到,世界即将改变。 

    隔天的展览大大成功,展示原型机的Canova 被人群淹没,他拿着Angler 的画面还登上报纸《今日美国》财经版头条。 Angler 大获好评使IBM 决定正式生产Simon,BellSouth 也积极想加入。 Angler 原本的小团队从5 个工程师增加至32 人。

    BellSouth 当时正在寻找突破点,参与生产Simon 会​​是个绝佳的机会。他们也为此成立了研究与开发小组,把产品定名为「Simon」,并拟定相应的行销计画。

    「个人通讯工具Simon (The 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于1993 年11 月2 日,在奥兰多迪士尼乐园所举办的通讯展上正式面市。在150 位分析师与记者面前,BellSouth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使用Simon 发传真给对方。他们还为Simon 拍摄电视广告,让女演员演出一些当时人们想都没想过的情境,如野餐时发传真,或听歌剧时收电子邮件等等。

    Simon 的电视广告相当成功,激起大众的购买兴趣,但它未能在预计的1994 年5 月顺利出货,消费者必须等到8 月16 日才能开始取货。 IBM 有尝试努力改善电池问题,虽然工程师们对程式做出一些调整,但最终解决方法还是需要备用电池。另一方面,更多消费者选择折叠式手机,它们不但便宜,而且更小更酷。

    当时,手机的开机设定都要在通讯商店面进行,以人工设定的整个过程,大概要花上两个小时。 BellSouth 原本预计让Simon 首创无线完成开机设定先例,这是最重要的功能,无奈在Simon 出货时,此功能仍未准备好。

    代号「Neon」的第二代Simon 则开发到一半就中止。虽然它已经定名,logo也设计好了;而且它的大小已与iPhone 相去不远,画面还可以旋转。不过这时的IBM 正在削减开支,关闭了全球许多地点的办公室与厂房,Simon 的设计工作移至北卡罗莱纳州罗利市(Raleigh)的办公室,许多工程师不愿搬家而离开团队,而Simon的创始设计人Canova 试过与罗利市的团队合作了一阵子,最终也离开了。这时的Merckel 还在努力,他想设计一种晶片,插上后就可让手机变为收音机。他与AMD 接洽,希望AMD 能当未来产品的晶片供应商,不过这也徒劳无功。

    1995年初,Simon 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IBM 决定不再投入这块市场,BellSouth 则把资金用在改善自家通讯网络的品质。

    如今,BellSouth 认为当初对Si​​mon 的付出是值得的。科技公司都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家产品中应用手机通讯方面的技术;而BellSouth 则在此役后崭露头角,并吸引如Microsoft 这样重量级的公司向他们接洽合作的可能。

    Simon 的故事对许多产业先锋来说都可能成了个座右铭:别在网际网路、光纤、大频宽发明前,就设计这么先进的产品。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3D打印    模具产业    微铸锻技术    石墨烯    OLED面板    夏普    iPhone 8    半导体    苹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业务合作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43361182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