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3月25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台湾大学在发光二极体(LED)製造技术上出现重大突破。台湾大学光电创新研究中心成功开发出新一代脉冲雷射沉积法(PLD)长晶设备,以及无稀土元素的萤光粉材料,并已着手申请台湾及美国专利。未来,这两项新技术将可协助台湾LED业者突围国际大厂专利封锁线,进一步提升产品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国立台湾大学光电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林清富表示,该中心近期透过PLD技术,开发出新的LED晶圆製作解决方桉,可与目前主流的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机台相互搭配,以更低成本执行长晶作业,再由MOCVD负责磊晶製程。此项技术不仅有助台商提高设备投资效益和LED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掌握核心技术,进一步避开日亚化学(Nichia)和科锐(Cree)等国际大厂设下的专利地雷,在市场上取得较佳战略位置。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material/news/dynamic/2013/0325/20618.html

    据悉,PLD是目前主要的晶圆镀膜方式之一,透过物理气相沉积原理以高能量脉冲雷射将靶材瞬间蒸发,形成电浆蕈状团(Plasma Plume)后再沉淀于LED蓝宝石基板上。由于该製程可在低真空或室温环境下作业,且不须导入化学材料,因而能减轻用料/清洗成本及环境污染问题,备受业界期待能用于开发新一代低成本LED长晶设备。 

    林清富透露,台湾大学正积极争取政府科专计画补贴,并与台湾一线LED大厂携手投入2吋LED晶圆试产,藉以测试新的PLD製程良率,期让PLD长晶设备技术更加成熟,加速促成产学技术授权合作并导入商用。 

    除製程设备外,材料对LED整体开发成本也有极大影响,尤其目前高效率萤光粉大多须掺入蕴藏量稀少、进口来源受限的稀土元素,更是造成LED价格过高的元凶。因此,台湾大学光电创新研究中心也研发出无须添加稀土元素,即可提升发光效率的LED萤光粉,目前正密集与相关业者展开测试,一旦导入量产,将能补强台商缺乏的LED材料专利阵容,并使LED成本再下向下探。 

    事实上,目前LED照明系统仍有近80%能源转换成热,导致须加装许多散热元件而垫高成本。因此,上游LED晶圆效率若能提升,则可减轻模组、系统甚至灯具设计的成本负担,加快LED全面取代传统照明的脚步。 

    林清富指出,台湾LED上游晶圆、磊晶业者已投入市场多年,当然知道要提升产品效率,但由于国际大厂把持重要的LED长晶设备、萤光粉材料专利,导致台商必须仰赖机台进口,并受到高昂的专利授权金牵绊,在市场竞争上倍感艰辛。如今,随着台湾大学提出新的设备与材料技术,台商将能逐步突破LED专利限制,并发挥本身的产能优势,争取核心市场商机。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