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3月28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OLED 面板“革命”前夜:LTPO 技术成中韩博弈新焦点。近年来,LCD、OLED 和 AMOLED 屏等显示技术竞争愈演愈烈,甚至各类产品一度令人眼花缭乱。随着各种面板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下一代手机屏幕将如何演进?现阶段,画质更优、功耗更低以及运行更流畅的 LTPO OLED 屏成为理想的选择之一。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2/0328/61241.html

在 LTPO 技术方面,韩国的三星和 LG 目前在良率、成本和产能等方面占据优势。但从 2022 年起,随着 LTPO 产品国产化,中国企业在 OLED 赛道上将获得更多与韩企角逐的筹码。由此,在 OLED 面板 " 革命 " 前夜,LTPO 技术成为中韩企业博弈新焦点。

LTPO 技术优势 " 与生俱来 "

当前,新一代显示技术正在往高分辨率、快速响应速度、高对比度、柔性和超薄方向发展。而在 OLED 面板的主要制备工艺—— LTPS 和氧化物 TFT 中,前者因具有较高电子迁移率、开口率并能实现较高分辨率,已成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中小尺寸屏幕的主要技术。

然而,功耗过大依然是 LTPS 在驱动 OLED 时难以避免的一大难题。具体而言,LTPS 在开态电流大同时漏电也会相对比较多,因而需要不断充电维持住电容中的电位,以避免面板画质不良。这就意味着 LTPS 无法实现低频驱动,从而对面板功耗节省非常不利。

由于具有可大面积制备、抗弯折特性好、成本低和容易集成等优势,氧化物 TFT(主要指 IGZO)曾被认为是最有利的替代品。但据了解,其电子迁移率还不够高,光电稳定性也不够好,因而始终在大尺寸 OLED 面板领域徘徊,没有真正登上中小尺寸 OLED 舞台。

图源:BOE 创新汇

如今," 杀手级 " 新技术已经来临。集微咨询显示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雷广表示,作为 LTPS 和 IGZO 结合的 TFT 驱动技术,LTPO 同时结合这两大流派优点,能够实现更高电荷迁移率、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在寿命、亮度、分辨率和低功耗等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竞争力。

在性能上,LTPO OLED 屏幕刷新率最高可达 120Hz,同时支持硬件可变刷新率 ( VRR ) ,修正了 LTPS OLED 不可调节刷新率的缺点。例如用户在使用静态场景时刷新率可降至最低 1Hz。得益于此,与 LTPS 技术相比,相同条件下的 LTPO 可节省约 10%-15% 的功耗。

不过,由于 LTPO 工艺需要考虑 LTPS 和 IGZO 两种器件工艺的相互影响,李雷广认为,目前 LTPS 背板技术的 OLED 在良率上尚未得到很完美的解决。而 LTPO 作为一个更新的技术同样还没有完全掌握,生产工艺仍要重新摸索,良率提升和成本控制还有待努力。

韩企争相布局 LTPO 产能

在 5G 时代,随着功耗大幅提升,具有低功耗等优势的 LTPO OLED 技术成为手机厂商重要的选择之一。但受制于产能、成本等因素,2021 年应用这一屏幕的手机只有寥寥数款——三星 Note20 Ultra、S21、OPPO Find3 X、一加 9 系列和 iPhone13 系列部分机型。

可以说,LTPO 技术已逐渐成为折叠屏等旗舰机型的主流配置,未来也将成为中高端手机标配。这是因为折叠屏手机需要高刷新率来降低较大尺寸屏幕的延迟,而高刷新率也是旗舰手机的标配参数。此外,由于静态低刷新率场景较多,可穿戴产品也是 LTPO 的主要应用之一。


作为 OLED 面板技术的演进方向,LTPO 技术已经处于行业风口。李雷广表示,由于量产化技术正在探索和完善中,目前 LTPO OLED 尚未大规模应用。但距大规模应用已不远,相信是未来两年之内的事。如果 LTPO 技术进一步成熟,将有可能全面替代 LTPS 背板。
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数据也显示,2021 年全球 LTPO 智能手机出货约 5300 万部,预计 2022 年全球出货量约 1.4 亿部,同比增长 156%。此外,调研机构 Omdia 预测,从 2024 年起,采用 LTPO 背板的柔性 OLED 将超过采用 LTPS 背板的柔性 OLED。

基于此,即便更换为 LTPO OLED 生产线需要增加不少投资,韩国企业仍在在积极布局扩产。市调机构 UBI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0 年,三星的苹果专用 6 代线拥有 3 万片规模的 LTPO 面板产能。2021 年,三星又对苹果的这一专用线进行改造,以大幅提升产能。

另外,为降低 LTPO 屏幕供应链风险、提高议价权,苹果早前曾联合 LGD 共同开发 LTPO 屏幕。为此,LGD 还于 2021 年 7 月投资扩产 E6-3,引入更多 LTPO OLED 面板生产设备。改造完成后,其 OLED 面板的产量将提升 50%,预计将在 2022 年下半投产。

LTPO 成中韩产业博弈新焦点

在 OLED 显示赛道的竞争中,三星和 LGD 当前处于领跑地位。但国内厂商一直在不断追赶,近年来综合实力和市占率都在飞速增长。根据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统计口径,中国面板厂的智能手机 AMOLED 面板市占率在 2016 年约仅为 1.1%,但在 2020 年已达 13.2%。

2021 年,京东方成功打入 " 果链 "、正式成为 iPhone13 屏幕供应商,更标志着由韩国企业主导的 iPhone 屏幕供应格局被打破。不过,据产业人士透露,此次京东方为苹果供应的还不涉及 LTPO OLED 屏幕。由此,国内面板厂商亟需加快攻坚突破 LTPO 量产技术。

可喜的是,多家国内厂商有望在 2022 年量产 LTPO 屏幕。去年 11 月,有消息称京东方正在改建 B7、B11、B12 工厂生产线,计划将 LTPS 产线改造为 LTPO 产线。此外,维信诺合肥产线已经具备 LTPO OLED 量产出货的能力,目前已储备 20K/ 月的 LTPO 产能。


首次搭载国产 LTPO 屏的荣耀 Magic4 系列
对于显示面板行业竞争,李雷广认为,目前三星和 LGD 都已有 LTPO 背板 OLED 量产经验,在 OLED 领域的投入、量产方面都更具有优势。无疑,与韩国这两家企业相比,国内面板企业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追赶过程中这一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未来实现反超。

此外,也有行业人士称,中韩两国现在 OLED 面板的技术差距在三年左右,但随着 LTPO 屏开始国产化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据了解,2022 年 -2023 年,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天马等厂商均会陆续推出 LTPO 产品,并将加速 LTPO OLED 屏幕在国内的渗透。

CINNO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指出,2021 年,中国市场搭载 LTPO 面板的 OLED 智能机占比为 7%;预计到 2025 年,采用 LTPO 技术的 OLED 产品将超越采用 LTPS 技术的 OLED 产品,渗透率有望达 43%。无疑,中国市场将成为国内面板企业角力的重要支撑点。

结语

在 OLED 面板产业,国内厂商在与韩企的竞争中也在做出更多尝试及挑战。据悉,京东方计划在 2022 年下半年实现双层串联 OLED 显示屏量产。与单层 OLED 面板相比,双层串联 OLED 面板屏幕亮度可扩大 2 倍,使用寿命可延长 4 倍,以及可降低达 30% 耗电量。

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外部环境愈发复杂,国内面板厂商紧跟技术潮流、快速成熟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凭借在 LTPO、双层串联 OLED 等前沿技术上的砥砺探索,中国企业或将如在 LCD 液晶产业一样,未来几年在 OLED 赛道上和韩国企业分庭抗礼!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