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08月2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IPO之际再遭质疑,柔宇科技到底是“独角兽”还是“PPT公司”?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821/58102.html

估值60亿美元的“独角兽”柔宇科技再陷质疑旋涡。近日,一篇名为《柔宇天问:核心专利、供应链、产品究竟都在哪?》的自媒体文章对柔宇科技的技术实力、量产能力和商业能力提出了疑问。

这不是柔宇第一次面临类似的问题。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受到资本追捧的同时,关于柔宇科技究竟是“独角兽”还是“PPT公司”的疑问屡见不鲜。这家“独角兽”为何走不出舆论漩涡? 


 
“独角兽”再遭质疑

外界对柔宇科技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专利、供应链和产品。

柔宇科技的独家技术——ULT-NSSP(Ultra Low Temperature Non-Silicon Semiconductor Process,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几乎全部是来自柔宇自己的介绍,无太多公开信息。这与全球主要OLED 屏幕公司采用的主流柔性屏技术不同,行业巨头三星、LG,以及国内的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维信诺等企业都采用的是LTPS(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低温多晶硅)技术。

此外,技术的集中体现之一是专利,而柔宇科技在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查询系统中的有效专利数据为617项,与京东方差距甚大。

除了技术实力,柔宇科技量产能力也是质疑焦点。蒸镀机是生产OLED 屏幕的核心机器之一,国内外厂商售价达到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而柔宇科技招标文件显示的价格为25000元及5000元人民币,存在明显差距。

有观点认为,按柔宇官方数据可推算其市场占比在国产厂商里面能排进前10,约在7%左右,但在公开报告里,没有柔宇科技。安信证券发布的一份全球柔性OLED的产能发布预测报告显示,刚建成5.5代产线的信利光电上榜,但唯独没有2018年便已经自称实现量产的柔宇。

 


 


柔宇科技的产品同样是被质疑比较多的点。投产两年多,在大众市场却几乎看不到柔宇的客户和产品,柔宇的伙伴中兴、空中客车、中国移动、路易威登、李宁等,在市场上均鲜有看到相对等的产品在销售。此前还有观点称,柔宇科技是“无用又炫技的概念品和平庸又滞销的量产品”。

此外,柔宇科技至今没有公开过量产后的良品率数据,而柔宇科技估值超越了拥有多条真六代线的主流屏幕厂商维信诺及深天马,也被认为存在泡沫。

自揭“神秘”面纱

外界对柔宇科技的质疑大多都是老生常谈,就同样的问题反复质疑。柔宇科技也一直在试图打消外界疑虑,打破“神秘”感,但目前来看并不完全成功。

柔宇科技至今已成立八年,创始人刘自鸿留给公众的形象是天才学霸,以状元之位免试入读清华,硕士毕业后赴斯坦福大学用时三年完成博士学位,随后入职IBM担任工程师及科学家。2012年,刘自鸿以海归身份回国创业,同时在深圳、香港与加利福尼亚三地成立柔宇科技,并组建了豪华的创业团队。

柔宇科技主要是研发和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以及柔性屏折叠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外界而言,柔宇科技始终蒙着“神秘”面纱,直到2018年10月,在三星与华为推出折叠屏手机半年前,柔宇科技便率先发布全球首款商务可折叠手机“柔派”,由此名声大振。

当然,伴随名声的还有争议。在过往的多次质疑中,柔宇科技的量产能力屡次被提及,这背后涉及到的即为位于深圳龙岗的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官方数据称,该基地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2015年10月筹建,2016年正式动工并陆续启用。

2018年6月,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完工,实现点亮投产并大规模量产上市,国内第一条类5.5代、全柔性显示屏产线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及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总投资仅为110亿元,远低于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投入的柔性AMOLED产线投入成本,如京东方在2017年开始建设一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耗资为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亿元),是柔宇科技生产线的4.5倍。这成为柔宇科技一直面临外界质疑的关键。

搜狐科技注意到,最近两年柔宇科技多次将该基地对部分媒体开放。今年5月柔宇科技便组织了参观活动,8月14日,借着新品柔记2品鉴会,柔宇科技再次组织部分媒体参观了柔宇显示基地的全柔性屏生产线。

在这两次参观活动中,柔宇科技显示基地的全柔性屏生产线的生产环境,以及曝光机、蒸镀机、封装机等多款高精密、高自动化设备都露出真容,全柔性屏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得以展现。同时,媒体还在可靠度实验室观察了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样品的可靠度测试,包含温度、冷热、冲击等环境测试,扭曲、点击划线、变温弯折等机械测试,以及色域、对比度、响应时间等光学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媒体报道了来自刘自鸿关于产能的信息,其表示,按照8寸的全柔性屏来计算,目前一期产线产能约为280万片/年,随着未来二期产线投入量产,柔宇科技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产能将达到880万片/年。

普遍来看,这些被邀请的媒体,大多报道称对柔宇科技有了更新更多的认知,甚至有媒体得出柔宇科技具备全柔性大规模量产能力且具备商用条件的结论,认为柔宇科技是踏踏实实在做事的公司。这与柔宇科技面临的质疑相互矛盾。

为何难走出舆论漩涡?

面对质疑,柔宇科技除了试图通过对媒体开放产线向外界传递信息,还多次直接回应。如在去年初与小米公开互怼引发专利质疑时,柔宇曾回应,“公开渠道只能搜出部分专利,是因为很多专利尚未公开,有一些核心技术的knowhow也不会公开。”

对于产线和量产的问题,柔宇科技则解释称,2014年柔宇发布柔性屏技术之后,公司陆续收到了多家国际知名电子企业的投资合作和收购邀约,但柔宇考虑与下游客户合作中立性以及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等原因最终主动放弃了签约,而非某些报道臆测的技术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柔宇科技当时还表示,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

不过,这些回应如今来看仍未打消外界疑虑,甚至还进一步引发外界对其“造假”的质疑。长期无法自证的背后,实际上是柔宇科技在关键问题上的回避。比如在技术成本方面,柔宇科技宣称自主研发的ULT-NSSP技术更为领先,建设成本更低,良品率更高。

据公开数据,京东方柔性屏合格率在60%左右,三星合格率超过80%,而柔宇科技一直秘而不宣。柔宇科技在8月14日的媒体采访中表示,在同等的投资下,其全柔性屏产能是现在业内平均水平的1.4倍,同时良品率也比竞争对手高一个数量级,但对于具体数据,依旧没有透露。

商业化方面,柔宇科技则是“两条腿走路”,实行B2B+B2C。在C端,推出具备柔性屏技术的多款产品,如柔派手机、智能手写本柔记,甚至是柔性屏时尚衣帽、3D头戴显示器、自拍杆等;在B端,柔宇科技则面向移动终端、办公教育、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时尚、智能家居六大行业提供企业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

柔宇科技官方信息称,其已与全球500余家企业客户共同合作,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空中客车Airbus、Cleer、中国移动、李宁、丰田、广汽、PSA、罗格朗Legrand、泸州老窖等。今年3月,柔宇科技还与中兴达成战略合作,将柔性技术和柔性显示的整套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兴,双方宣布未来将共同来开发折叠屏手机 。

但柔宇科技方面也始终未透露关于产品营收和销售情况。有媒体在采访中问到柔宇在B端和C端的营收占比情况,而柔宇科技方面则以“对外公布的具体数据需要审计部门计算核实才能披露”为由拒绝提供具体数据。

此外,柔宇科技宣称的“40亿元订单”至今也没有透露具体客户。与其所称的庞大订单相比,外界感受更多的则是柔宇科技产品如手机销量的惨淡,在手机、电视、汽车等主流应用场景,柔宇的存在感也显得非常微弱。面对外界质疑,刘自鸿“用产品和市场说话”的表态,现在来看似乎略显无力。

不过,伴随着质疑的柔宇科技一路走来依旧获得不少资本的青睐,IDG、深创投、以及中信、平安等多家银行和地方国资背景机构纷纷入场。据天眼查,柔宇科技至今已完成10轮融资,最新一轮是今年5月的3亿美元F轮融资,投后估值达60亿美元。

目前,柔宇科技已搁置赴美上市计划,正在着手准备国内IPO,中信证券已于8月初受聘担任A股上市辅导机构。关于柔宇科技诸多的疑问,或许能否借此进一步揭晓,当然,这也意味着其势必也会遭到市场更多的拷问。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