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达、群创将面对严峻考验,夏普分拆液晶面板能否走出一条新路
作者:未知时间:2020-04-01 来源:数位时代
北京时间04月0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台湾面板业能否走出新局? 近来夏普会长兼社长戴正吴说,夏普持续评估相关事业的子公司化,其中包含半导体、面板及相机模块等事业,预计在2020至2021年度分拆旗下面板事业,初期夏普持股还会在5成以上。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401/56736.html
戴正吴还强调,子公司化就可以接受外部投资,并且规模更壮大,未来也不排除让这些子公司挂牌上市。「若自己没办法养,可以请国家、请大家朋友一起养。子公司化也是找策略伙伴、合作的最好方式」。
夏普分拆面板业务,台日结盟一拚全球市占
夏普的液晶面板业务,2018年度营收介于65亿至74亿美元间,约占集团整体营收3成左右。虽然面板事业营收不小,但以全球面板业过度竞争的现况来看,此事业对夏普来说恐怕是负债大于资产。而分拆目的除了不要让面板成为拖累母公司的包袱外,事业独立发展、自负盈亏,专业经理人也可以放手一搏,或许还能从外部取得更多资源,改善企业体质。
在夏普传出分拆面板事业讯息后,巧合的是,日媒更报导夏普正与美商苹果公司谈判,有意共同收购日本显示器公司(JDI)的白山厂,戴正吴也透露,「若能成功收购,白山厂的液晶面板业务也将进行分拆。」此外,夏普更宣布,将以92.4亿日圆取得NEC Display Solutions 66%股权,将这家原属NEC的子公司纳归旗下。
观察过去许多企业分拆的例子,不论拆出来的,是前景看好或前途黯淡的部门,基本逻辑理念都是 「要分才会拚、要合才会赢」,与其让部门同仁在集团中吃大锅饭,不如独立出去,说不定可以拚出一条生路。
聚焦夏普已经透露出来的讯息,或许可以臆测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的企图。夏普将借着分拆,把日本先进面板技术全部整合起来,然后结合鸿海旗下群创、深超等面板事业,还有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制造实力,以台、日结盟的模式,与韩商、中国厂商一拚高下。
透过整合日本优异的面板技术,鸿海集团可以进一步提供美商苹果公司关键的面板零组件,摆脱原本只是低阶组装代工的角色。
另一方面,鸿海更是对侵权的面板厂商予以痛击,例如近来夏普就在美国针对咸阳彩虹光电、台资冠捷、美国电视大厂Vizio等,控告其侵害12项液晶显示的相关专利;群创也两度控告中国厂商惠科侵犯大尺寸面板专利。
种种迹象显示,郭台铭整合日本高阶技术之余,同时也展现了扫荡对手的决心,不仅左打三星,右手也不忘对付中国面板厂。
跳脱「惨业」,MIT面板厂另寻出路
从产业大势来看,面板近十几年来的惨况,其实已不用再强调。
早期日本、南韩、台湾大量投资,如今则是中国大陆接棒演出,产能供过于求的现象一直没有改善,加上需求面不像半导体应用可以变化多端与持续成长,导致面板产业发展明显陷入困境。
现在,中国持续疯狂投资十代线等大尺寸面板厂房,日本企业早就陆续撤退,仅剩日本显示器及夏普苦撑,韩商更是早早宣布不再投资LCD,朝OLED、QLED等高阶市场发展,至于台商也是放缓投资脚步,以求度过这段不景气的煎熬。
以友达、群创、彩晶、凌巨等台湾「两大两小」面板厂来分析,在经历2008年金融海啸重创后,各家公司都不再投资新世代厂房,以过去折旧完毕的厂房做生产,靠着降低资本支出,持续还债,让各公司在2012年至2018年的六年间维持获利。
不过,去年中国厂商产能开出,当局又大力补贴,导致友达、群创再出现亏损,反倒朝向利基市场发展的彩晶、凌巨小有获利。
因此,近来友达、群创也努力塑造自己的发展特色,例如友达收购凌华近两成股权,从工业计算机应用着手,另外也买下专门做金融推播系统的公司JohnRyan,希望与客户建立更深的联盟关系。至于群创则朝向自动化与产业一条龙的整合切入,发挥鸿海集团在组装生产的优势与特色。
此外,为了打造「台湾制造」的优势,友达、群创也先后加码投资台湾,其中友达启动401亿元、为期3年的投资计划,群创也在去年通过701亿元台商回台投资案,以因应美中贸易战及转单效应。
回顾过往的信息产业史,一直都是快速的变迁与无情的淘汰。面板又是集各种不利于台湾竞争的大成,包括不断有对手疯狂投入,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同时新世代技术投资金额愈垫愈高,韩商、中国厂商又都拥有面板零组件与品牌的双重优势,台商一直无法在产业价值链中占到优势。
如今,友达、群创等业者仍将面对严峻的考验,至于鸿海及夏普能否让台日联盟整并出一条新路,都很值得继续追踪观察。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