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厂商争抢折叠屏赛道?可折叠手机不确定的未来
作者:51Touch时间:2019-01-21 来源:雷锋网
北京时间01月2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为什么手机厂商争抢折叠屏赛道?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9/0121/52863.html
可折叠的智能手机概念存在确实已经很长时间了,从眼下的实际进度看,真的不仅仅是噱头,下一个伟大的手机革命或将在这里开始。
但我们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厂商们为什么争先恐后地开发折叠屏手机呢?
三星移动产品营销副总裁Justin Denison在其SDC2018开发者大会上说得很清楚:“当屏幕打开时,它就变成一块平板,可以提供大屏体验。合上时就成了手机大小,可以塞进口袋里”。
他表示,迈向折叠屏也可以说是个无奈之举。
目前,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已抵达极限,边框已基本被屏幕取代,再大下去,人的手掌也放不下。而消费者又愿意为大屏付更高的价格,参考iPhone的价格设置,基本上尺寸越大售价就越高。厂商因此有十足的动力去开发更大屏幕的手机。不过折叠屏是剑走偏锋了。
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研究所的助理教授Chris Harris说:“我们对智能手机的有趣尝试已经到极限了,因此争夺屏幕尺寸是新的方向。” 他觉得,获得更多屏幕空间的唯一方法就是移动到显示器的背面,或者转向一些可折叠的东西。
可折叠手机的原理以及不确定的未来
从商业化的角度,我们弄清楚了折叠屏手机被厂商追逐的原因,但其推进缓慢,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最简单的两个是:
更多的显示器需要更多的电池电量;
独特制造工艺的新材料比较昂贵,导致折叠屏手机的费用很容易超出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
显然,柔性OLED显示器这是一个表面问题,更多的问题需要被手机开发商所考虑到。
透明问题。透明OLED显示屏的材料十分复杂,手机厂商需要在两个电极之间放置有机材料薄膜,为像素提供电力,以支持打开和关闭功能。由于该导电材料也必须是透明的,因此行业绝大多数倾向于使用称为ITO即氧化铟锡的材料。氧化铟锡主要的特性是其电学传导和光学透明的组合。然而,薄膜沉积中需要作出妥协,因为高浓度电荷载流子将会增加材料的电导率,但会降低它的透明度。因为铟的价格高昂和供应受限、ITO层的脆弱和柔韧性的缺乏、以及昂贵的层沉积要求真空,其它取代物正被设法寻找。
粘合问题。C3 Nano的透明导电薄膜,被认为是下一代柔性显示屏的关键供应资源。但这只是屏幕工作上的一点点成功,因为辅助材料技术目前还不过关,比如粘合。光学连接粘合剂将触摸传感器内部的各层粘合在一起,然后传感器再连接到OLED本身及盖子,但是目前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上,这几个设备都是超硬的、绝对不可折叠的。因此,真的很难想象一个透明的、可折叠的显示器出现在一款手机上。
应力问题。应力是潜藏在灵活外形之下的新问题。物理学上,如果你在同一个折痕上再一遍又一遍地折叠它,它就会因为弯曲被引入应力,最终这些应力会导致某种性能丧失。这里的应力指的是因外力变形后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的希望恢复变形前状态的力——至少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令人遗憾的现实,即使三星和柔宇都声称能“折腾”数十万次,但最终还是会失效。
亮度问题。由于目前开发商与供应商采用的解决电极问题的材料原因,您可能会发现折叠屏幕会在调节亮度上不如一般的智能手机。
同一时间运行程序有限。如同三星所说的那样,在其可折叠显示屏上一次最多运行3个应用程序。另外据使用FlexPai可折叠手机的消费者反映,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最烦人的问题是软件和界面混乱,虽然有时屏幕会正确快速地调整其方向,但屏幕有很多次滞后、抖动或对其滑动行为没有反应。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业界和产业界。
但是在其他方面,配套的设施有所进展,比如Android已经正式宣布支持可折叠设备。

我们刚刚在Android Dev Summit上宣布了对折叠式产品的支持,Android合作伙伴明年将推出一个新的外形设计。Android应用程序在设备折叠时无缝运行,实现了这个外形因素的主要功能:屏幕连续性。
看得出来,动力与阻力相伴而生。
雷锋网认为,眼下,从可见的问题出发,智能手机的可折叠功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由于手机市场的主体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和用户信任,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在年后的MWC2019上能看到折叠屏新的进展,智能手机将在技术上迈出新的步伐。
最后的问题是,届时你会买一部可折叠的手机吗?你想拥有其中的哪一款呢?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