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这一次的战略重组却引起了前所未有的争议
作者:51Touch时间:2018-12-21 来源:新浪财经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李东生把TCL给拆了 半导体显示及材料将成核心主业。 “如果交易对价是过百亿,那么我还是赞成的,但如果只有47亿,作为股东我会投出反对票。”TCL集团(2.400, -0.01, -0.41%)某位投资者的一句话,实际上也反映出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的心声。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1221/52545.html
12月7日,TCL集团发出公告,计划将旗下600亿元营收的智能终端及其相关业务全部打包卖给TCL控股,转而专注于发展集团旗下华星光电为代表的面板业务,并号称,这一系列举动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重组”。

然而,TCL集团这一次的战略重组却引起了前所未有的争议。
一个争议焦点是,终端业务的出售情况不明,包括估值、资本操作、面板行情等。不可否认的是,华星光电是TCL产业链上的核心板块,也是集团的主要利润的来源。但相较于智能终端业务而言,以华星光电为代表的B端面板业务并为人所熟知。所以,放弃前景光明的终端业务而将重心压在面板业务上,是否足够过于冒险?
另一个争议焦点则是,TCL集团仅仅以47.60亿元的价格就将其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业务以及相关配套业务拱手让出,是否属于“贱卖”上市公司资产?毕竟,这些资产当中光是两家港股上市公司市值就将近40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质疑声音的出现,事件尚在持续发酵。
终于,在12月1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向TCL集团发出问询函,要求其“详细说明标的资产评估值合计数的计算过程”,重组后营业收入将会大幅下滑,“说明本次交易出售盈利资产的原因和必要性”。
时隔4日,TCL集团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将在5日内完成该问询函的回复工作。
摆在TCL集团董事长的李东生面前的,是一条注定不平坦的战略重组之路。
02
李东生及其管理团队为何如此急于将智能终端业务脱手?
按照TCL集团公告所显示,47.6亿由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评估后得出的,主要包括两部分:资产评估值39.6亿元,评估日后增资8亿元,。并且,47.6亿的交易对价还包括150亿元有息负债和5万多名员工及项目的剥离。据称,TCL集团预计本次重组可带来重组收益16.5亿。
按照这个思路,以47.6亿的价格出售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业务不但没有“贱卖”,反而还有的赚。
对此,李东生表示,“市场关注估值问题,很正常,但是关注有偏颇,大家只关注到48亿,没有关注到债务和员工变化带来的益处,重组后TCL的负债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意味着再融资能力的提高。”
另外,根据财报相关数据,重组的业务从2016年开始业绩下滑,出现的亏损达4.4亿元,2017年由于TCL通讯亏损严重,更是亏损了15亿元。李东生表示,终端产品业务对利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反观TCL的B端面板业务,其在2013年到2017年,这5年间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利润从23亿元上涨至49亿元。

此时将负债累累的终端业务脱手,将重心转移到有发展潜力的B端面板业务,对于TCL来说无疑是最佳的时机。
买方TCL控股于2018年9月成立,此次收购中,TCL实业只是收购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据了解,TCL控股预计收购8家公司,除TCL实业(100%股权)外,还包括家电集团(100%股权)、合肥家电(100%股权)、TCL产业园(100%股权)、简单汇(75%股权)、客音(100%股权)、格创(36%股权)、酷友(56.5%股权)。
03
有业内人士表示,TCL集团的重组其实势在必行。对于制造业企业转型而言,转型是必经之路。
TCL集团将终端业务出售后,将以华星光电为中心,以其产业链上的华显光电、广东聚华、华睿光电三家公司为支撑,为发展B端面板业务提供模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当前,华星光电已建成和在建的产线有6条,包括液晶面板和AMOLED柔性屏,合计投资金额近2000亿元。和三星显示、友达、京东方相比,华星光电虽然营收少,但是净利润率高。

拿京东方为例,在2016年及以前,京东方面板业务一直较为稳定,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而华星光电的毛利率则均低于15%,差距大约是5个百分点。但到了2017年,华星光电毛利率突然上升至27.88%,反超京东方面板业务的25%。可见,华星光电未来的可发展空间很大。
但受国内资本市场规则限制,华星光电无法独立上市,其融资渠道和能力必然会受到制约。
TCL集团表示,半导体显示及材料将成为TCL集团的核心主业,未来还将继续重组、剥离、出售与主业关联性较弱的其他业务,借助TCL集团上市公司平台满足新项目的资本开支需求。
李东生说道:“我们现在的核心业务是半导体显示和材料,未来可能会有扩张。比如未来技术成熟可能在华星体系外,发展出新材料的业务部门。另外,和半导体显示有关的高端设备领域,我们也在寻求一些机会。三星就已经在收购或投资一些设备厂商,三星能在AMOLED方面维持领先,这也是重要因素。”
2018年的寒冬夹杂着裁员、降薪、破产的消息强势来袭,比气温更低的,是令人难熬的是寒冷的经济寒冬。实体经济今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并且有媒体预测,照此趋势,明年依旧会是实体经济的寒冬。如何安全“过冬”,成为了每个实体经济亟待破解的难题。
实体经济的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