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条OLED面板线中占了25条 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显示技术看中韩

作者:51Touch时间:2018-05-29 来源:手机报在线

[摘要]OLED目前是高端电视和未来中小尺寸高端电子消费品的主力显示技术,在没有可以在显示效果上突破CRT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出现之前,OLED显示技术将是目前行业集中资源努力突破的方向。

    北京时间05月29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据行业统计,全球正在运营和已经开建的OLED面板线约有27条,其中韩国有10条,中国台湾有1条,中国大陆现有14条,中、韩总共加起来占了25条,剩下仅日本还有2条。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0529/50513.html

OLED目前是高端电视和未来中小尺寸高端电子消费品的主力显示技术,在没有可以在显示效果上突破CRT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出现之前,OLED显示技术将是目前行业集中资源努力突破的方向。

但在OLED电视技术上,由于其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目前仅有LG一家在往市场上推广。LG的OLED电视面板采用的是白色OLED发光层与彩色滤光膜的方式来进行色彩调制,因此LCD阵营也针对其特点,开发出了量子点背光加强技术和mini–LED局部调光背光源技术,来低成本降低LCD电视与OLED电视之间的显示效果差距,因此市场上还出现了高端LCD电视涨价,OLED电视降价的局面。

不过随着新型驱动IC的算法出现,加上主板GPU也加入了一些初级的神经网格人工智能软件,对驱动IC的算法进行有效补偿,LG的OLED面板良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且OLED电视的成本也开始得到较好的改善,未来随着电视主板的技术再次突破,OLED电视的价格还会有所降低。

与OLED电视面板不同,主要面向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在显示色彩上,一般采取了RGB三原色发光物质直接发光混色的技术,因此可以获得比OLED电视面板更丰富的色彩,以及更高的亮度。这个特点对于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的智能手机、平板以及电脑显示器来说,对消费者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与OLED电视面板生产技术的专利受制于LG较为严重不同,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生产技术的专利,多数掌握在设备商和材料商手里,因此只要采购他们的商品,一般不会在生产技术上有大的专利受限阻碍,因此,资本投资力度和产业扶持力度,就成了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最大竞争大。

近年来,由于中国市场经过加入WTO后的全球化市场规则洗礼,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因此全球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中心都集中往中国境内转移。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最主要大宗采购商品,也越来越受中国市场环境所左右。

但中国毕竟在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光电行业领域,落后国际上先进国家太多,在新型显示技术上也只能采取跟随的策略。所以跟前面讲的一样,在中国自己没有能力研发出在显示效果上,可以突破CRT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产品之前,中国也跟韩国一样,把集中资源努力突破OLED显示技术作为了目前行业的主要方向。

跟韩国的主要研发力量全部集中在了三星和LG两家企业不同,中国在突破OLED显示技术上采取了几乎全行业企业全部扑上的策略,除了后起的惠科还没有宣布投建OLED面板产线外,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和辉光电、维信诺、信利、柔宇,甚至江西的益丰泰,都在积极推广建设自己的OLED产能。

中、韩积极布局OLED产能的背后,除了其显示效果可以在LCD显示技术的基础得到进一步改善之外,新型封装材料的技术突破,也让OLED的环境可靠性,特别是耐温度环境性可以更胜LCD一筹,从而拓宽OLED显示技术的应用范围。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提,OLED比LCD更容易实现轻薄、柔性化,这对降低显示屏的重量、厚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柔性化显示的简单实现,也为OLED显示技术打开了全新的应用场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创意创新发展,为行业消费升级服务。

目前能在显示效果上与OLED一较高下,但在使用寿命上更有优势的新型显示技术,能实现量产的只有Micro–LED显示屏,但是在超薄显示上,Micro–LED还与OLED显示屏有一定的差距。另外,Micro–LED的内部结构要比OLED更加复杂,在节能和可靠性上,短时间内也很难做到跟OLED一样的水平。

再加上生产成本的限制,Micro–LED显示屏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技术优化,因此给了OLED显示屏一个重要的发展窗口期。

OLED的技术核心,比起制程工艺的突破来,更多的还是材料技术的突破,如何提高OLED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限低亮度衰减速度,并提升其环境稳定性,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中。

随着中、韩两地的行业资源和政府政策在发展显示技术领域,全面往OLED显示领域倾斜,必将吸引全球的科研团体和材料企业也积极跟进,研发出更多的新型OLED显示材料出来。一旦超稳定的OLED发光材料或材料处理工艺取得突破,新型的量产技术也将在这基础上快速跟进上来,OLED显示技术也将复制LCD显示技术的辉煌,服务全球十到二十年。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我要 投稿 意见 反馈 论坛 社区
官方 微信
触摸屏与OLED网官方微信号:i51touch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业务合作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43361182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