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所开发「废液晶面板再利用处理系统」回收废弃液晶面板
作者:51Touch时间:2018-03-15 来源:thenewslens
北京时间03月15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用液晶屏幕的「玻璃」来解决工业重金属废水?工研院做到了!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0315/49905.html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以往,每年废弃的几千吨液晶面板,只能以掩埋去化。现在,有了工研院所开发的「废液晶面板再利用处理系统」,可以做到液晶、金属铟、玻璃通通分离,并且再利用,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把危害环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台湾在105年总共生产2.3亿片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以制程良率达98%估算,不良品产出量大约470万片,换算重量大约有4,700公吨(以32吋液晶面板平均重1公斤来换算),其中面板玻璃占90%以上。
以往,每年废弃的几千吨液晶面板,只能以掩埋去化。现在,有了工研院所开发的「废液晶面板再利用处理系统」,可以做到液晶、金属铟、玻璃通通分离,并且再利用,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把危害环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奈米孔洞吸附材料」怎么抓住重金属?
液晶面板玻璃是无碱玻璃,具有高度耐酸、耐化的特性,工研院运用已获得专利的奈米改质技术,进行骨架结构重置并创造多孔性,把它转化成为布满奈米孔洞并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性重金属吸附材料──「奈米孔洞吸附材料」。
工研院材化所吕健玮研究员说明这项全球首创的技术。这项材料能够吸附重金属的原理有以下三项:
1.利用奈米改质技术在面板玻璃中创造奈米孔洞,让重金属离子可穿梭其中,来增加吸附效能。
2.面板玻璃含有多种多价金属,经过改质之后,表面会形成不对称电荷点,可做为离子交换的位置。
3.保有玻璃耐化性且具高比表面积,对于金属离子具备良好的吸附能力。

图说:工研院「废液晶面板再利用处理系统」,可成功将液晶、金属铟和玻璃分离,并且开发出高值化的再利用。摄/游伊甄
可重复利用、无二次污染
原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像是化学混凝沉降法,过程中需要添加混凝剂,不仅成本较高,还会产生重金属污泥,有二次污染的风险。
工研院所开发的「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超过20次,整体成本是既有技术的1/3,不需任何前置处理作业,也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泥。可望彻底解决重金属废水和土地污染问题。
工研院和国内电镀业者合作,在厂内设置吨级的吸附处理系统,将制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水直接导入系统处理。
吕健玮研究员指出:「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回用于制程,或是直接放流。目前在彰滨工业区的吨级设备,经追踪检验证实,都能达到放流水标准。目前测试过含铜、铬、镍、锌的废水,都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后续将会推广到相关业者。」
吕研究员进一步说明:「就像穿衣服一样,被吸附的重金属,可以透过脱附程序自吸附材料上脱除。经过反复吸附和脱附的流程,浓缩后的重金属可以达到百分比的浓度,即可进行重新炼制重复使用。」

图说:工研院和彰滨工业区的电镀业者合作,所设置的吨级重金属废水吸附处理系统。图/工研院提供
新材料,无限可能
工研院材化所洪焕毅副组长指出,工业区有9成以上的废水都属于单一重金属排放,评估应采取源头管制,在重金属废水混合前先进行吸附处理,故吸附后所获得的是单一种重金属元素,有利于后续循环使用。

图说: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原本看起来是白色,吸附不同金属后,会显示为不同颜色,可以重复利用超过20次。摄/游伊甄
针对剩下1成的混合型的重金属废水,目前开发出另一项技术是选择性的吸附,例如第一道吸附铜、第二道吸附镍。未来可望大量量产,应用在产业端。在其他方面,还可以应用于铅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制程中含铅硫酸的处理;汞的吸附;污染农地整治等等。
这项新材料拥有许多地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工研院的研究团队持续开发与应用。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