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食品第5.5代AMOLED生产项目实现月加工玻璃基板1.5万片能力
作者:51Touch时间:2018-02-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北京时间02月01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黑牛食品OLED业务步入快车道。黑牛食品在OLED领域发展迅速。黑牛食品CEO张德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第5.5代AMOLED生产项目已实现月加工玻璃基板1.5万片的生产能力,在国内率先实现了AMOLED柔性产品的量产,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预计2018年中期建成投产。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0201/49586.html
与知名厂商长期合作
中国证券报:iPhoneX推出让OLED屏幕前景看好,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OLED手机,子公司维信诺是否与相关厂家开始接洽?
张德强:维信诺是国内最早从事OLED显示面板制造的厂商之一,与中兴、华为、小米、努比亚等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目前搭载公司屏幕的国产手机已经大批量上市,部分型号将维信诺列为唯一供应商,预计下一步会有更多手机品牌采用公司屏幕。
中国证券报:维信诺在OLED的量产计划进展如何?
张德强:第5.5代AMOLED生产项目已实现月加工玻璃基板1.5万片的生产能力,实现了AMOLED柔性产品的量产。这条产线打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为下游厂商提供了优质的柔性AMOLED显示屏。
同时,维信诺作为技术支持方,支持在建的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预计2018年中期建成投产,设计产能为月投片3万大片。该生产线是国内第一条全柔性AMOLED量产线,可生产曲面显示屏、对折显示屏、卷曲显示屏,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手机、VR显示和专业显示等应用领域,能够有效解决新型显示产业所面临的产能不足问题。
应用终端不断拓展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OLED产业竞争态势?
张德强:目前来看,三星依然处于领先和相对垄断地位,国内企业OLED技术基本与国际同步,但不同主体产品的良率、质量、交付速度、研发速度等因素差异较大。随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
目前,柔性OLED供不应求,属于卖方市场,主要应用于手机屏幕。随着柔性技术不断发展,OLED应用场景和应用终端将不断拓展。
中国证券报:公司在柔性OLED面板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德强:主营产品方面,柔性显示屏及其周边技术是终端厂商推动产品高端化和差异化的利器,终端厂商对屏体资源的需求强烈。公司柔性AMOLED手机屏正在加紧与厂商合作,增加了对一些新的合作厂商供货。另外,一些厂商已经启动了对公司产品的测试,预期未来可以实现订单转化。根据第三方行业咨询公司数据,我们保持了国内第一的出货量。公司布局较早的PMOLED领域,多年保持出货量全球第一。
创新产品层面,公司持续推进新技术的产品应用开发,推动产业链不断合作共赢。公司发布的“全球首款任意折叠柔性屏全模组产品”,弯折次数超过10万次,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去年7月,公司应用TDDI技术,将触控与显示芯片合二为一,在AMOLED领域实现TDDI技术应用尚属全球首例。
据悉,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左右,设计投片能力为3万片/月,基板尺寸为1500 mm×1850mm,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柔性AMOLED显示器,涵盖智能穿戴、手机、VR显示和专业显示等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LGD8.5代OLED面板生产线,瞄准的电视、电子广告牌等大尺寸屏幕,目前与黑牛食品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不过,正如上述投资者所言,中国创造太需要OLED这张名片,因此国产OLED项目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基金、定增、担保 黑牛转型“烧钱”不停
昔日的豆奶大亨黑牛食品,上市7年来已经历过四次业务转型,前三次转型甚至包括鸡尾酒业务,不过业绩始终难有起色。在“幸福系”入主黑牛食品后,第四次业务转型开始“去食品化”,瞄准了光电面板业务。
2016年7月22日,黑牛食品公告称,拟将持有的黑牛实业100%股权、揭阳黑牛100%股权、安徽黑牛100%股权、广州黑牛100%股权、黑牛营销100%股权对外出售。2017年1月,上述交易实施完成,黑牛食品的食品饮料资产全部置出。
2016年9月14日,黑牛食品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向昆山国创、西藏知合等不超过10名投资者募资不超过180亿进军OLED产业。
不过2017年5月,黑牛食品第四届董事会对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中的募集资金金额进行了调整,第6代AMOLED面板生产线项目的拟使用募集资金额由140亿元调减至110亿元,募集资金总额也由180亿元调减至150亿元。同年6月27日,知合资本联合冀财基金公司、廊坊市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基金、华夏幸福等共同设立的百亿级“河北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基金”获得工商核准,该基金重点投向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及相关新型显示项目。
2017年8月15日,黑牛食品的上述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又于11月6日正式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这次定增计划获准完成后,在国内OLED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国显光电及其旗下公司维信诺,成为黑牛食品的间接控股子公司。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日常经营及业务开展的需要,黑牛食品还同意云谷固安以售后回租的形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并不断提高对其担保额度。
由于食品饮料业务剥离,OLED项目持续“烧钱”并处于建设期,短期内难有稳定盈利,2017前三季度黑牛食品营业收入2043.63万元,同比下降86.03%;净利润为-6093.47万元,同比下降227.4019%。当季,黑牛食品遭到多家主力机构减持。
不过,东北证券分析师王小勇认为,受智能电子设备性能升级的带动,OLED 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借助国显光电的行业领军地位,黑牛食品可望长期受益。
OLED产业上演中韩之战
黑牛食品的转型布局,只是中国OLED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和辉光电、柔宇等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商逐渐崛起,不断对韩国三星和LG在OLED产业中的霸主地位形成有力冲击。
据中国OLED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耿怡介绍,中国OLED产线建设已初具规模,逐步由技术研发向规模化生产过渡。2016年,中国大陆国产OLED面板出货量总计达600万片。3条5.5代OLED线、2条4.5代OLED线进入量产阶段,2条6代OLED线点亮(其中一条量产)。而且,中国企业正加快柔性OLED面板的布局,目前国内7条6代生产线均为柔性生产线,预计在2018年开始逐步出货。
“建造一座每月产能达到9万基板的6代柔性OLED工厂需投资超过115亿美元,远远大于建造同样产能的10.5代 TFT LCD工厂所需的投资。” IHS Markit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表示,大批量生产柔性OLED面板的学习曲线成本非常高,与AMOLED面板相关联的财务和技术风险阻碍了日本和台湾的制造商大举进入该市场,换言之,AMOLED的产能扩张,将主要体现在中国和韩国。
据IHS Markit统计,2017年到2022年中国大陆将会拥有10条5.5/6代OLED产线,届时将一跃成为除韩国以外拥有最大OLED产能的地区。据估计,到2022年,韩国面板制造商在全球AMOLED产能中所占的比重将从2017年的93%下降至71%。中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则将从2017年的5%增至2022年的26%。
显示产业观察人士认为,中国OLED产能的强劲扩张的确会对韩国制造商产生威胁。不过韩国公司拥有高效及高产能的工厂,而中国OLED工厂的规模则相对较小并分散在多个地区。此外,虽然中国制造商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扩大规模,但其运营业绩则将完全依赖于面板制造商本身。企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克服瓶颈维持业务稳定,初期较低的收益率及产能利用率等带来的挑战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