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行业大咖对话:LCD较OLED更胜一筹
作者:touchpanel时间:2016-09-20 来源:OFweek 显示网
北京时间09月20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全球领先的液晶材料供应商--默克(Merck)于近日宣布,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的显示材料研发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设立旨在以"零时差"的绝对优势为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带来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为国内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服务,并提供本土化的技术保障,共同推动中国液晶显示面板产业的蓬勃发展。资料显示,德国默克集团成立于1668年,发展至今已有近350年的历史,现有业务涉及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2015年销售额达128亿欧元,业务遍及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此次近500万欧元的研发实验室投入,表明默克正加大在中国液晶显示材料的研发力度,大力看好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未来发展。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6/0920/43819.html
近年来,随着显示行业市场需求的扩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OLED显示技术发展势头逐渐凸显,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产品上的推广应用,如Samsung、华为、OPPO、vivo、小米等手机品牌相继推出全新OLED显示屏智能手机。截至目前,手机屏幕应用市场渗透率初步统计已超过20%。面对风头正劲的OLED技术,显示行业正面临着LCD与OLED两大技术之争,对此,默克显示材料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John Lee博士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接受了OFweek显示网的专访,就显示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OFweek显示网:默克在液晶材料领域的加大投入与研发,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用意?是否有担心OLED对LCD所构成的竞争隐患?
John Lee:我自己之前深入液晶材料的开发,可以想象在5-10年之前,其实默克没有刻意去想开发液晶目的,与其说是想在显示器领域取代哪一个材料或者被取代,不如说是我们希望,把液晶的功能推到极限,看开发至极限以后,它能够为显示器、为整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益处,有什么样的帮助,其实目的是这一点。
OFweek显示网:默克的"LC 2021"战略项目中提到,将液晶材料用于显示器以外的新领域,如液晶窗户、智能天线等,那么像液晶窗户,近期有没有在国内进行试点推广的计划?目前只看到在德国默克的总部有试点,以及展厅所展览出的小模块样品。
John Lee: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我一直觉得在国内有条件来做这个,不管是在上海、北京,甚至往南到深圳,日照都是非常充分的,简单来讲就是热和光。液晶窗户如果能够大量推广的话,其实我刚才也提到,它的主要功能不是隐蔽性和保护隐私,而是环保。如果能够控制热、控制光,调节它们到室内来的强度,其实这对能源的节省是有很大的贡献的,所以说一直期望中国,也就是国内能够有一些厂商能够来配合做这些事情,那我们现在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OFweek显示网:上海研发实验室开业,对于中国液晶市场接下来会有哪些新的举措?与中国本土企业,是否有合作研发的计划?
John Lee:默克在中国上海建设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把默克在全球和德国总部开发出来的最新液晶技术,同步带到中国来,确保"零时差"的同步。那么,这些最新的技术带到中国来之后,不可能是单独的就只有技术过来,后面的配套,包含人才、设备以及一些经验的传承等,将进行下一步的完善,所以在这个实验室设立之后,这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至于与本土企业合作,答案是肯定的。举个例子,国内现在显示器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大尺寸电视,显示技术的选择越来越多。当显示技术选择越多的时候,产业链配套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默克必须与客户端一起配合开发,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针对新的面板、新的背板等设计,我们则需提供新的液晶来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这个共同开发的合作计划,比当时我们没有这个实验室的时候,那是天壤之别。
对于如何处理与国内的同业公司之间的发展关系,John Lee还提到,默克作为外资企业,现阶段很难做到国产化,所以只能往本土化方向发展。默克在中国的落户,最重要的事情是服务好国内的客户,那么跟国内的同行企业的关系将会是"君子之争"。他表示,君子之争带来的是正面效应,能够为国内的面板厂提供更好、更多的选择机会。
OFweek显示网:请教一下梁秘书长,默克的这些举措,像此次上海研发实验室的设立、加大对中国液晶市场的研发投入等,会对中国液晶显示行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中国本土液晶材料厂商又该如何应对?
梁新清:默克研发实验室设立在中国,我认为最大的解决了中国企业在创新层面的支持。这是因为,液晶分子结构非常复杂,每一种规格、每一个型号都不相同,默克设立这样一个实验室从而提供非常密切的本土化配套。对于中国本土厂商的状况,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是正面促进作用,以前有个说法叫国产化,国产化就是希望国内的企业能够掌握这些关键材料的制作,能够满足国内产业的配套。这几年,本土企业大有起色,像玻璃基板、液晶材料,还有偏光片等产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现在也逐步成长起来。另外一方面,像默克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也是按照中国政策的引导落户在中国,它实现了本土化的配套服务,更好的服务国内企业,共同推动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这两方面的作用对国内液晶面板发展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持与促进,解决本土化的配套能力,进而提升中国本土面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用非常明显。目前,除了少量非常关键的设备、少量的材料可能要进口外,其他的大部分产品国内本土化的企业和落户的国外企业,共同解决了中国本土的配套服务。
OFweek显示网:针对全球显示行业LCD与OLED技术路线之争,如何看待本月初华星光电正式公布G11代线项目(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建设?
梁新清:华星光电的G11项目建设,从战略意义来讲,属于占领市场先机行为,抢占全球面板产业最高代线的称号(超越日本夏普G10代线),进而提升华星光电,甚至是中国,在全球面板产业中的竞争力。近几年,随着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厂商的崛起和大规模投产,中国正成为全球显示行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虽然国内G8.5项目陆续在投产,满足全球显示面板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在大尺寸面板(60英寸以上)领域仍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特别大尺寸电视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另外,从此次投资方来看,不仅有国内企业,三星显示也参与其中,出资21亿元认购9.7674%的股权。三星入股华星光电G11项目,说明前者依旧看好LCD,只不过随着中国面板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不得不放弃这个市场转而大力宣传OLED,以期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综合来看,这次G11代线的建设,表明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市场空间得到海内外面板企业的一致看好,将满足全球大尺寸和高分辨率显示面板的市场需求。
在谈到中国平板显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时,梁新清秘书长表示,虽然OLED技术是整个显示行业的一大新方向,尽管通过三星等厂商的努力,将OLED技术应用在智能手机领域,但其还处于产业初级阶段,技术路线尚不成熟,离大规模量产和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在大尺寸面板应用上,现阶段OLED与LCD差距非常大。"大尺寸、高分辨率,我认为是未来主导市场非常重要的方向",梁新清秘书长补充道。据悉,在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上已启动8K(分辨率7680 × 4320)超高清画质视频转播,而在2020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上将全部采用8K视频转播。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