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光电11代线有三大隐忧 专家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作者:touchpanel时间:2016-09-08 来源:光电投资在线

[摘要]正如意料之中,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再次落子中国。8月29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华星光电将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投资465亿元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并设立G11项目公司,传闻已久的G11代线终于落定。

    北京时间09月08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正如意料之中,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再次落子中国。8月29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华星光电将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投资465亿元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并设立G11项目公司,传闻已久的G11代线终于落定。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6/0908/43666.html

    然而,就在我国液晶面板产能向全球第一的目标冲刺时,业界却对再建高世代线提出了担忧。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会过剩吗?液晶与OLED的较量将如何上演?G11代线又该如何突破供应链及设备难题呢?

    我国新建生产线后发优势明显

    2015年12月,京东方10.5代线在合肥动工。时隔不到一年,华星光电G11项目落地深圳,我国两年内连续投资两条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全球显示行业引起轰动。

    据了解,G11项目协议各方拟共同投资建设一条月加工3,370mm x 2,940mm玻璃基板9万张的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计划于今年12月开始桩基施工,到2019年7月正式达到量产。

    从华星光电的战略布局来看,彩电大尺寸、超高清日益成为趋势,但是华星光电在65英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尚未布局。因此,采用氧化物半导体、OLED Printing等技术的G11代线建成以后,华星光电将在大尺寸面板市场布局更加完善,这有利于提升其液晶面板业务的综合竞争力。

    这些年我国投资建设了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对于再建11代线,业界还是提出了担忧和质疑。现在韩国三星逐步关闭5代线和7代线,将资金向AMOLED技术转移;而LGD也全面布局大尺寸OLED面板。日前,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在接受笔者独家专访时也明确表示:“在半导体显示领域,京东方原则上不再投资TFT-LCD生产线了,未来投资的重点是AM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是否还应该投入巨资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呢?

华星光电11代线有三大隐忧 专家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告诉笔者,与其他地区2010年以前建设的高世代生产线相比,我国新建生产线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后发优势明显。在与OLED的竞争中,液晶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OLED要想成为主流并且替代LCD,就必须进入彩电市场。

    专家向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条90K/月G8.5代线产能为594万平米/年,25条约1.5亿平方米(不考虑基板利用率、良品率和稼动率,如考虑可能近30条生产线),每条线以250亿元投资计算,那么25条TFT-LCD生产线的总投资是6,250亿元。

    “其实从这个很简单的算术问题就能回答,从现在算起未来10年内,LCD和OLED究竟谁是市场的主流。”张百哲表示。实际上,OLED除了投资规模无法与TFT-LCD相比,大尺寸OLED技术路线尚不确定,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难题。

    全球液晶面板产能过剩吗?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码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到2015年年底,我国已有8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再加上即将量产的京东方福州8.5代线、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惠科重庆8.6代线以及京东方合肥10.5代线等,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高达12条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华星光电再建11代线,是否会存在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隐忧呢?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耿怡告诉笔者:“当国内正在建设的多条高世代线进入量产期,产能过剩将是一个确定的状况,但是休克、立刻停止建设所有生产线的方法绝对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华星光电建设G11代线,应当是出于企业对自身生产水平、市场需求、竞争能力的考量,应当归于市场行为,所以产能是否过剩不会是单个企业或单个地方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

    然而,与“产能过剩”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液晶面板市场实际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IHS数据显示,8月电视面板价格再度急涨,每个电视面板尺寸的平均涨幅高达8至10美元,换算最高涨幅达15%。分析液晶面板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是三星显示器(SD)将关闭一条7代面板生产线,导致液晶面板产能出现大幅缺口,其中40英寸至43英寸面板大量缺货。而由于全球整体面板产能供应持续减少,直到2017年上半年面板供应也将呈现吃紧的状态。

    张百哲分析说,三星有两条G7生产线,总产能340K/月,年产能1,679万平方米。全球从2005年年初起开始建G7生产线,到2015年年底“三国四地”共有10家公司进行投资,从G7到G10才形成约1.6亿平方米的产能。只要我国不接受其他厂商转移的旧线,目前是不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但是产品结构要进行调整。

    尽管液晶面板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现状,张百哲也建议,我国液晶面板产业还应该适度发展,要发挥集聚效应,控制投资主体,并在重点区域建设生产线才行,要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解决上游产业链配套难题

    对于华星光电11代线而言,除了市场和技术因素,产业链协调也是影响其能否开工的重要因素,不仅要解决玻璃基板、偏光片、掩膜板、液晶材料等配套问题,设备也得重新设计、研发、制造。

    据记者了解,去年京东方10.5代线开工之前,为了解决基板玻璃就近供应的问题就付出了很多努力,直到康宁投资13亿美元在京东方10.5代线工厂附近建设一座10.5代玻璃基板工厂,才彻底解决了京东方的担忧,因此华星光电11代线基板玻璃供应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关注。

    华星光电董事长薄连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玻璃基板是产业链配套中的难题,在此次的建设规划中,华星光电专门设计了一块土地给玻璃厂。旭硝子将在惠州为华星光电做11代线配套,把元玻璃运到工厂旁边进行研磨切割再进入工厂,以实现无缝连接。其他上游配套材料通用性则比较强,偏光片也是切割后再做,其中65英寸和75英寸偏光片都已经解决。

    对于华星光电11代线的量产时间,张百哲分析说,尼康G10以上曝光机的制作周期是18个月,他们除了给京东方G10.5代线配套,也会为华星光电G11代线配套,这样算下来华星光电G11代线将在二年半以后实现量产。

    可以肯定的是,华星光电投资11代线将大幅带动上游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带动我国液晶材料、偏光片等将取得突破进展,使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薄连明表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延伸到上游产业链,争取在某些关键材料和设备国产化方面有重大突破。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将达到甚至超过80%的目标,而我国两家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全面迈进全球前四的位置。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我要 投稿 意见 反馈 论坛 社区
官方 微信
触摸屏与OLED网官方微信号:i51touch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业务合作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43361182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