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CD、激光显示、OLED显示,Micro LED显示技术究竟能否取胜呢?

作者:51Touch时间:2017-08-04 来源:今日说LED

[摘要]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布局上我国已经由被动跟随走向主动出击,10.5代线的投资开创了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新的竞争格局。但是,如今显示技术除了主流的TFT-LCD之外,还有OLED、QLED、印刷显示、Micro LED、激光显示等技术。

    北京时间08月04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面对LCD/OLED/激光等技术,MicroLED能否取胜?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布局上我国已经由被动跟随走向主动出击,10.5代线的投资开创了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新的竞争格局。但是,如今显示技术除了主流的TFT-LCD之外,还有OLED、QLED、印刷显示、Micro LED、激光显示等技术。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analysis/2017/0804/47944.html

但作为当红“炸子鸡”的Micro LED显示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包括索尼、苹果等国际大企都在积极布局。那么,在LCD、激光显示、OLED显示以及小间距LED等技术面前,Micro LED显示技术究竟能否取胜呢?

Micro LED PK LCD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集邦(TrendForce)针对Micro-LED显示技术与液晶、OLED两种主流技术的差异进行了多维度的打分,以求能够描绘出Micro-LED技术的美好前景。

下表是关于LCD、OLED以及Micro LED在各方面性能的一个对比: 


表格整理自集邦(TrendForce)

从表格中的各项打分中,我们看到在影响用户体验的产品规格,和物理特性方面,Micro-LED全面碾压LCD技术,虽然实际表现是否如此有待考证,但理想的Micro-LED量产产品基本上是能够具备接近效果的。

目前Micro-LED技术的短板在于供应链不成熟,以及产品价格偏高。而制程中的核心门槛:巨量转移,微组装,基板接合等也都是考验厂商功力,在商业化道路上,Micro-LE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集邦(TrendForce)的预测中,实现这一目标最少仍需3-5年时间

Micro LED PK 小间距LED

Micro LED (微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结构是微型化 LED 阵列,也就是将 LED 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与阵列化,使其体积约为目前主流 LED 大小的 1%,每一个画素都能定址、单独驱动发光,将画素点的距离由原本的毫米级降到微米级。

Micro LED 优点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解析度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其功率消耗量约为 LCD 的 10%、OLED 的 50%。另外,具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与无影像烙印也是Micro LED的优势之一。因此,它被视为全新一代的显示技术。也由于它的出现,有人断言Micro LED未来将会取替小间距LED。

那么,Micro LED真的有可能取代小间距吗?

从技术应用方面来说,小间距显示屏主要采取传统LED封装制程,目前高端规格约0.8mm,尺寸极限可能落在0.5mm,相较之下,Micro LED可以从0.3mm或0.25mm开始量产,甚至可进一步发展到10x10微米,乍一看Micro LED的确拥有比小间距更大的技术优势。然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从诞生到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尽管2017年Mirco LED有机会进入量产化,但初期规模有限,预计爆发性成长将在2到3年之后。

从市场方面来说,过去小间距LED主要应用在演播室、会议中心、博物馆文物展示、机场、企业以及高端商业场所,而当前小间距已经开始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商用领域,比如:灯杆屏、广告机、橱窗屏等。2016年以来,国内封装厂已经快速加大1010灯珠的生产,不少厂家已经能够量产0808小间距封装器件。国内外封装厂也开始转为P1.6、P1.2、P1,甚至P0.7间距的显示技术。这无疑带动了LED超高清显示的市场增长,为P2.0以下间距显示产品市场带来改变。随着小间距技术的不断突破,其在数字标牌领域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未来进军VA/AR领域以及影院系统也已经完全不是问题。

据此来看,说Micro LED会取代小间距未免有些太过武断了。无论是小间距,还是Micro LED,这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小间距和Micro LED相比,二者其实各有优劣。小间距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技术和市场都已经很成熟,而Micro LED方兴未艾,想要获得市场的认可,还需等待时间来检验,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小间距正在从高端应用走向“千亿级”的民用市场,未来Micro LED凭借其技术优势,倒是很有可能在高端显示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Micro LED PK OLED

OLED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的 简称。通过控制独立开关来显示不同的颜色和图案。除苹果外,各大手机厂商基本都在使用OLED屏。

OLED屏的优点非常多,对比度高,显示效果好;可视角度更广,反应速度更快;不需要背光板,屏幕更薄;且由于采用有机材质,屏幕可以弯曲甚至折叠,让曲面屏甚至柔性屏手机成为可能。

既然OLED的优点这么多,尤其是三星的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屏非常可靠,为什么大家一致看好micro-LED且受到苹果的力推?

micro-LED屏的显示原理是将LED结构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其尺寸仅在1微米-10微米级别。由于结构的优势,其亮度更高——是OLED的30倍,解析度与色彩更好——像素密度可以达到1500PPI,响应速度更快。但最大的优点是功耗更低,对于电池技术多年没有突破的手机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micro-LED早在2001年就已诞生,受限于技术还不成熟,以及高昂的价格,所以至今一直无所作为。面对廉价的LCD和越来越普及的OLED,micro-LED在价格上完全没有优势。但由于OLED技术基本都被韩国企业垄断,苹果在技术上不愿意受制于人,所以micro-LED得到大力扶持。在micro-LED技术竞赛中,各大面板厂商都在积极布局,一旦实现商业化量产,价格必将大幅降低。未来取代OLED几成必然。

Micro LED PK 激光显示

近两三年来,激光电视迈入发展快车道,除了海信、长虹等彩电品牌加速布局外,小米、索尼、看尚、微鲸等也在积极布局激光电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许立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与外国不相上下,各有优点。国外在驱动芯片、半导体光源上发展比较靠前,而我国在光学引擎、消散斑、光效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

激光电视在大尺寸领域同样有优势,只是对比度较差,因为投射式易受外来光影响。在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看来,目前厂商推出的产品大多数采用的是激光荧光粉技术(ALPD),这是一种蓝光激光激发荧光粉产生白光的技术,解决了投影灯泡寿命问题,但是它是类似LED的技术,难以克服激光荧光粉技术存在散斑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激光显示发展存在的问题。

但许立新表示,激光显示在75英寸以上市场有优势,而且我国在消散斑、光效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应该将激光显示技术推向实用化和市场化。现在驱动芯片、半导体光源与国外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国产化。同时,激光显示关键技术,例如消散斑、颜色管理技术等,也要进一步实用化、产品化。

同样,Micro LED在大尺寸领域也有一定的潜力。Micro LED集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优点于一身,与LCD和OLED相比,Micro LED亮度和色彩饱和度优势十分明显。此外,Micro LED可以用三基色或者四基色等方案,色区覆盖更广,显示效果更好。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我要 投稿 意见 反馈 论坛 社区
官方 微信
触摸屏与OLED网官方微信号:i51touch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经销商加入
网站广告、经销商加盟、触摸屏软件销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联系人: 张小姐 产品购买联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触摸屏网 电子邮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业务合作QQ: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报价,触摸屏软件咨询 43361182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触摸屏软件,触摸查询系统,触摸查询软件 893008608 媒体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