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iPhone问世之前,全球触控面板(touch panel)产业的平均年复合成长率不到5%,但今年受到美国iPhone和中国相仿产品「爱疯机」的风潮带动,使这块沈寂已久的领域再现新商机。iSuppli预估,在iPhone刺激下,全球触控面板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将快速增长,预估2007年全球触控面板产值将达27亿美元,2012年将达44亿美元。
多点电容式触控可望成未来主流
触控面板产品主要是由面板、输入接口,以及内嵌微处理器的电路板等三块独立模块所组成,最早是被应用在PDA上;依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将技术组成概分为电阻、电容、超音波、红外线和电磁感应等几大类;其中,以电阻式和电容式的市占率最高,两者合占整体出货量的95%。
进一步细辨之,电阻式因为良率较高,故价格最便宜、应用也最广,为目前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主流技术,预估到2010年以前,其平均成长率仍优于其它触控技术。然而此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已届成熟,生产技术门坎亦不高,加上关键零组件ITO薄膜仍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随着模块产品ASP价格逐年下滑,其获利空间亦受到压缩,尤以4线电阻式的产品受累最大;5线以上电阻式产品则因为相对较耐用、触控较精确,产品售价和毛利率较能维持一定水平。
反观几乎已获NB轨迹板100%采用的电容式触控,由于透光率较佳、抗刮能力较高、感测的温度容许范围亦较大,加上分辨率可高达300dpi,约是电阻式100dpi均值的3倍,可直接侦测手指电流的变化据以精准定出接触点位置,不仅能进行多点感测,也解决了原有辨识不易等问题,故近期开始在高阶手机等消费市场崭露头角。今年初引爆触控话题的iPhone,即是采用投射电容式技术以达多点式触控目的;继之而起更有不少掌上游戏机、计算机键盘、电子字典及多媒体播放器等电子产品也开始采用或换装。
相较于电阻式触控,电容式无论在发展多元功能及使用亲和力上,显然略胜一筹。但受限于电容式的触控面板模块牵涉到技术门坎颇高的ITO导电薄膜制程,容易导致良率不佳或产品质量不良,模块产品的价格亦较高;未来在成本及良率的问题大幅改善后,可望完全取代电阻式现有的主流地位。
台湾触控面板产值位居全球第一
简单来说,触控面板即是将一片透明的面板贴附在CRT或LCD面上,藉由手指或触笔按压面板,使之在面板上产生信号脉,再经由控制电路及驱动IC进行讯号处理并予以显示所需信息。根据工研院IEK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台湾触控面板产值在全球名列第一,市占率约为38%,远超过日本的28%、北美的17%、中国的13%和韩国的4%,这是因为台湾善于掌握终端品牌客户,且拥有产业群聚优势所致。
检视全球投入触控面板市场的厂商中,美国厂商以电容式、表面音波式及红外线式为主,而日本、韩国和台湾大多投入电阻式触控技术,目前隶属于仁宝集团的时纬科技(3590),以及接口光电(3584)两家兴柜挂牌公司,可谓是台湾电阻式触控面板市场的领导厂商。虽然触控面板的上游材料仍多掌握在日本、美国等供货商手中,但为强化竞争力,台湾厂商亦奋力在中游ITO模块和下游组装领域耕耘,其中控制IC部分可全数由台湾厂商供应,是台商自主性最强的环节。
在面板厂部分,现阶段台湾上市柜公司中,只有胜华(2384)有能力垂直整合原料、ITO导电玻璃至下游组装;而友达(2409)亦拟切入ITO导电膜供应链,意在充裕内需之用。虽然面板大厂为减少面板的厚度及重量,并提高透光率,因而整合触控面板模块产品、跨入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开发的趋势明显,但其主要目的仅在支持自身客户所需,故专业的触控面板厂商应仍具有发展空间。
技术项目 |
电阻式 |
电磁感应式 |
电容式 |
表面声波式 |
红外线式 |
感应方式 |
单点式侦测电压 |
电磁感应 |
静电感应电容数值的变化 |
侦测声波 |
讯号遮断 |
透光率 |
85% |
90% |
>90% |
>92% |
>98% |
触控介质 |
手或其它介质(非尖锐物品) |
专用电磁笔 |
手或其它带导体之介质 |
手或其它软性介质 |
手或其它介质 |
产品特性 |
怕刮、怕火、透光率低 |
压力感应度高、但需使用专用电磁笔、体积大、组装不易 |
防污、防火、防静电及灰尘、耐刮、反应速度快 |
防火、耐刮 |
可靠性高、耐刮、防火性佳、但防水及防污性较差、容易误动作 |
总括而言,iPhone掀起触控面板应用风潮,促使可携式产品搭载触控面板比重持续增加,可望带动触控面板产业营运成长动能。在需求增温的同时,电阻式触控面板产品在众多厂商竞相投入下,如何稳定上游料源、提升良率,并避免过激的价格战是台湾厂商的当务之急;若厂商能将良率提高至80%,材料成本将可从原先30-40%的占比大幅降低至10-20%,有利稳固获利空间。另一方面,电容式产品由于可扩至多点式感应,提高了使用弹性、更符合人性所需,产品较具竞争力;若能克服专利问题,将是台商下一个可着墨的方向。
代号 |
公司 |
相关产品 |
代号 |
公司 |
相关产品 |
2458 |
义隆电
(转投资义发科技) |
触控面板驱动、控制IC,且有生产ITO模块能力 |
2409 |
友达
(转投资达虹) |
触控面板制造,并拟切入ITO导电膜 |
2454 |
联发科 |
基频整合辨识功能 |
2317 |
鸿海
(转投资沛鑫半导体) |
触控面板制造 |
6202 |
盛群 |
触控面板控制IC |
3481 |
群创 |
6243 |
迅杰 |
3037 |
欣兴
(转投资明兴光电) |
3219 |
倚强 |
2382 |
广达(洋华光电) |
5487 |
通泰 |
2324 |
仁宝
(转投资时纬科技) |
3026 |
禾伸堂 (转投资禾瑞亚) |
3009 |
奇美电
(转投资奇菱科技) |
6130 |
亚全 |
触控面板控制IC,AD讯号转换器 |
2323 |
中环
(与日本富士通成立富晶通) |
2436 |
伟诠电 |
6232 |
仕钦 |
触控面板后段组装 |
5211 |
蒙恬 |
手写辨识软件 |
2474 |
可成 |
8084 |
巨虹 |
系统解决方案 |
6298 |
崴强 |
6167 |
久正 |
ITO导电玻璃 |
3010 |
华立 |
代理触控面板用导电银胶 |
2384 |
胜华 |
3028 |
增你强 |
代理电容式触控面板IC |
8077 |
冠华 |
2403 |
友尚 |
6269 |
台郡 |
触控面板用软板 |
|
6153 |
嘉联益 |
|
投资建议
目前台湾厂商虽还未能正式打入苹果iPhone供应链,但来自于中国市场的拉力亦不容小觑;受惠于爱疯机的风行,中国市场对触控面板需求孔急,而中国自有的新兴厂商由于质量参差,大幅提高了大陆手机厂向台厂采购的意愿。惟须留意的是,虽然触控面板的中长期需求仍旺,但其高成长率可能到2008年后便有走缓之虞,届时产业链中各供货商的强弱胜负将更分明;在技术专利和料源、良率布局有成的厂商将可望坐收卡位成功成果,而未来的接单能力亦是考验获利能力的关键。
产品解决方案最完整的义隆电(2458),仍是2008年最有机会呈现业绩爆发的潜力股,与之合作的巨虹(8084)可望同蒙其利;而伟诠电(2436)及亚全(6130)亦有机会在大陆白牌手机市场抢得先机。触控面板的模块制程门坎高,为确保质量,模块厂商多半不敢轻易更换芯片来源;加上对上游的IC设计业者来说,芯片专利常是最大的进入障碍,使业者对这块商机相对谨慎。义隆近两年在原有控制IC之外,力图再上层楼,往更高阶的驱动技术专利发展;其强项在于透过关系企业义发科技共同开发出一种名为「eFinger」的无按键式虚拟对应专利技术,较iPhone所使用的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更好的手写辨识能力,且有能力自行生产ITO模块产品,成为新一代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指标厂商。
个股介绍
1.义隆电
比起iPhone现有的输入专利,在多指操作和中文输入的着墨更深,已拥有60多项专利。此外,iPhone的ITO透明导电媒介是以玻璃为材质,显得较厚重且易碎,而已经能以「软板」模块的形式出货,更能符合普罗大众对消费性电子轻薄短小的期待。目前第二代爱疯机为求更贴近iPhone风格,已开始采用电容式面板,即是主要的驱动IC供货商,已于11月下旬开始小量出货,预估12月出货将拉高至3万颗,明年2月的出货量更将上看10万颗,获利看好。
2.胜华
单月营收连5月攀升,另DisplaySearch公布12月份7、8吋的中尺寸面板价格逆势上涨5%,12月营收可望再攀高。此外,预估明年中小尺寸面板仍将存在10%的需求缺口,同享客户群优势与扩产双题材的受惠最大,预估毛利率将可突破20%。此外,如前所述,在触控面板供应链中拥有垂直整合能力,明年成长可期。
3.伟诠电
Q4受惠于数字电视微控制器新产品出货量持续放大,加上新韩系客户订单也将出货,10月营收以2.69亿元续创新高,11月份也有机会维持高档。因拥有AD讯号转换能力,在触控面板的手写辨识控制IC享有优势,加上合并子公司普硅效益,营运转机题材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