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尔滨市的信息化以建设“数字哈尔滨”为总体目标,以电子政务为核心,推动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和重点应用项目的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哈尔滨市最初是从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启动电子政务的。为了做好政府各部门上网工作,市政府从政务公开入手,将其列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到2003年底,哈尔滨市政府所有委办局和区、县(市)政府都在《中国·哈尔滨》政府门户网站上建立了主页,实现了100%网上政务公开、100%建成网站的“双百”目标,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目前哈尔滨市电子政务网络严格按照中央17号文件精神建设: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实行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国际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是黑龙江省电子政务网的二级平台,具有交换、存储、发布、共享、多媒体应用等多项功能,可实现哈尔滨市政务部门与省、地市、区县(市)纵横向之间特定的计算机的互访。目前已有57个市直部门和8区11县(市)共计76个结点单位接入到电子政务平台上,实现了省、市、区(县)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市区县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公文、信息的纵横向传输和交换,进行网络化办公。此外,哈尔滨市政府已经有29个部门建立了各自的办公局域网。
关于企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按照省、市关于推广“斯达模式”和“龙涤经验”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哈尔滨市在60户大中型重点企业进行了信息化试点。哈飞、龙涤、电机厂等企业已经应用CAD、ERP和CIMS等系统,在产品设计、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啤酒集团投资500万元~600万元进行工艺流程再造软件的开发和网络建设。哈一工具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等企业实施财务、供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信息系统,哈尔滨水泥厂、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红集团、红光锅炉集团、哈药材公司等企业完成ERP系统的集成运行。目前,全市有4万余户企业上网发布信息,200余户中小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化服务网”实现与政府部门的网上信息交流。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很多企业加快了内部机制转换,实行了透明化采购、物管集中化等新型管理机制,压缩管理机构,精简管理人员,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管理整体流程的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因此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设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数字农业的构想。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建成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开通了哈尔滨农业信息网,并与气象、水务、林业、农机等部门的网络联通,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网络体系。同时,还积极实施农业信息网进村入户工程,主要是“四个一百”,即:网络进入一百个村屯、连接一百个专业大户、一百个中介组织、一百个龙头企业。目前,网络已开始进入村屯和种养大户家中。一些农民利用网络信息销售农副产品,获得了可观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非常重要。去年市信息产业局组织工商、国税、地税、技术监督4个部门建设了一个有关企业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实现了4个单位之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不仅为哈市税收带了可观的效益,也解决了管理部门数据不一致,难管理的问题。这项应用的开发与使用,为全市更广范围、更多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积累了经验。市教育局提出建网就是建学校的口号,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市区学校95%实现“校校通”,50%建设了校园网;农村学校60%实现“校校通”,12县(市)共有51所学校建设了校园网。 |